2024年12月3日
More

    緬甸:革命如何才能勝利?

    緬甸大罷工顯示了擊敗政變的潛力。群眾運動必須開始組織社會。

    Geert Cool   左翼社會黨(ISA比利時)

    註:原文發表於3月11日

    在敏昂來(Min Aung Hlaing)領導的軍事政變之後的一個多月,緬甸人民與軍方之間的鬥爭仍在繼續。罷工使日常生活陷入癱瘓。運動最突出的部分,正是2月22日和3月8日的大罷工。2月22日之後,軍方的反應更加暴力,造成許多人死亡。

    在這致命鎮壓的受害者中,最廣為人知的是19歲的鄧家希(Angel Kyal Sin)。她於3月3日在緬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遇害,當時她穿著一件印有「一切都會好起來」字樣的T恤。 3月3日,有38人喪生,這是迄今為止最血腥的一天。第一個遇害的是20歲的學生兌凱(Mya Thwate Khaing),她於2月9日中彈,10天後宣告不治。

    這一系列運動的烈士和許多領導人都是年輕的女性。工人階級處於運動中心地位:罷工一直是這場運動的主要武器,而且一再被證明是特別有效的。第一批參加罷工的工人是最近幾年已經參與過罷工的部門的工人。在經歷了一年的疫情危機之後,衛生工作者走在了最前列。2014-2015年,教師和年輕人採取了反對教育改革的行動,建立了一個更強大的教育聯盟。在快速發展的紡織部門中,已經有了90萬名工人,其中大部分是女性,她們已經在2019年為爭取更好的工作條件而罷工。全球疫情和主要服裝品牌對紡織品的需求下降導致了最近的裁員和新的抗議活動。

    大罷工顯示出工人擊敗政變的潛力。當工人把一切都停止的時候,軍方的指令在哪裡都行不通。要真正把軍方趕下台,該運動本身就必須開始在大多數人民的利益和參與的基礎上組織社會。這場革命運動的勝利將在國際上產生影響。正如這場運動見證了三指禮(一種手勢,出自《飢餓遊戲》,近幾年在國際上成為支持民主的代名詞)在國際上傳播一樣,強大且勝利的罷工運動的例子可以從緬甸傳遍整個地區甚至更遠。

    大罷工

    在2月22日大罷工前夕,發生了數次擾亂日常生活的抗議活動。例如,2月17日,人們假裝汽車故障,使仰光等主要城市的所有交通陷入癱瘓。在村莊中,人們把樹幹橫鋪在馬路上,以防止軍隊的車輛進入。

    在抗議2月1日軍事政變的第一階段,衛生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起到了帶頭作用。他們進行了罷工,很快,其他許多部門也開始效仿這一做法。

    緬甸並沒有組織工會的悠久傳統。工會都是在1988年反對軍政府的運動中重新建立的,直至2011年才得以合法運作。總工會在2018年只有6.5萬名成員,而緬甸總人口為5400萬。部分激進的工會是在工人行動的基礎上發展了起來的。例如,近年來增長特別迅速的服裝行業就是這種情況,工人們開始要求提高他們的待遇。在2019年,工人們掀起了一場要求提高工資和改善工作條件的罷工。隨後在2020年,工人們罷工反對任意解雇、針對工會成員,並爭取疫情期間安全的工作條件。在目前抗議政變的整個過程中,工會不斷壯大,新的工會不斷湧現。

    2月22日,數百萬人參與了罷工。不僅在已經發生罷工的部門,而且在整個經濟領域的所有方面。從銅礦、工廠到飯店和無牌街頭小販。一切都停下來3了,而且是全天候停罷。成千上萬的人走上了所有城市和鄉村的街頭。這次大罷工發生於2021年2月22日,這個日期中有五個2,因此被稱為「 22222革命」。新聞網站Irrawaddy.com報導說,在第二大城市曼德勒,似乎每個居民都走上了街頭參加示威。根據參加過1988年抗議運動的人的說法,上街遊行示威中的規模比1988抗議運動這場歷史性的動員還要浩大。即使在2002年至2012年期間為政權「安全」而人工修建的新首都內比都,也發生了罷工和示威。

    如此廣泛的罷工使整個國家陷入停滯。這是有效果的。銀行工作人員採取的行動使政變領導人無法支付軍餉,而他們迫切需要普通士兵的支持才能保住政權。數百名私人和公共銀行的僱員加入了工會,並加入了公民抗命運動(CDM)。由於罷工,公司和政府幾乎無法獲得任何資金。這在某種程度上讓人聯想到1920年在德國發生的卡普政變,當時右翼政變策劃者找不到沒有罷工的印刷廠,因此無法印刷政變的官方公告。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當局就此「完蛋」。軍隊領導層對鎮壓的加劇是絕望的表現,這可能是極其危險的。3月8日新的大罷工證實了這一運動的潛力和鎮壓的失敗。如果兩次大罷工不足以推翻政權,則必須召集無限期的大罷工。在一些部門,工人們自2月初以來就一直處於罷工狀態。

    公民抗命運動

    公民抗命運動在該運動中起著重要作用,它從底層推動著反對軍事獨裁者的運動。這是形勢的一個顯著特點。以前,昂山素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通常被視為反對軍方的中央組織。然而,它近年來的參政情況和與軍隊的合作削弱了自身的權威。抗命運動是由醫護工作者、教師和其他工人發起的。他們在臉書上發起了公民抗命運動,有超過30萬的追蹤者。

    在全球疫情危機也席捲緬甸之後,醫護工作者處於一個特殊的地位。此外,該部門有一些工會組織。在教育部門,有一個相對強大的工會緬甸教師聯合會,號稱有10萬名成員。抗命運動的規模甚至導致許多雇主和國際公司終止與政府的合作。緬甸運動和孤立政變的壓力也促使像拜登這樣的國際上的領導人發表反對軍方的聲明和實行制裁。

    罷工的力量很重要,但與此同時,罷工委員會和區域行動委員會的組織也必須善用罷工的力量。在1988年運動中,罷工委員會和「人民委員會」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現在也需要這樣的機構。它們在那時很重要,以確保抗議運動不會被舊的「大鰐」(在這裡指舊的既得利益者)騎劫。既然緬甸大多數人民都在尋找如何徹底擺脫軍事政權的辦法,該運動就必須建立和控制自己的組織和鬥爭手段。為2月22日罷工而成立的總罷工委員會是一個有希望的開端。不過,最好是在工作場所和社區的地方委員會的基礎上設立總罷工委員會,這些委員會在國家一級進行協調,而不是從另一方面著手。

    歷史的教訓—需要真正的變革計劃

    儘管民眾對「無領導」運動等概念的幻想存在,但總是有填補領導層真空的趨勢。如果工人和貧困農民不從下方填滿領導層,總會有候選人從上方湧入。在1988年運動中,前總理吳努(U Nu)曾嘗試這樣做,但由於運動內部的一個新政黨:全國民主聯盟(NLD)的迅速發展,他的嘗試遭到了阻礙。那個政黨希望昂山素姬(Aung San Suu Kyi)成為新的領導人,她是前自由鬥士昂山的女兒,並恰好在那個時候回到仰光。

    如今,昂山素姬的處境與1988年的吳努相似。她的全國民主聯盟在組織抗議活動中沒有發揮核心作用,而它所屬的政權顯然已經失敗。然而,由於群眾運動缺乏政治表達,以及其在鎮壓的過程中獲得的權威,使得全民盟重新站穩了腳跟。3月2日,由全民盟議員組成的委員會成立了緬甸聯邦議會代表委員會(CRPH)的內閣。這是一個由四名部長組成的替代政府:三名全民盟政治家和一名獨立學者、醫科大學的校長、在仰光應對新冠肺炎的鬥爭中發揮核心作用的蘇維索(Zaw Wai Soe)博士。蘇維索隨即呼籲所有公務員加入公民抗命運動。公民抗命運動明確要求承認CRPH,這實際上將主動權交回全國民主聯盟。

    人民對CRPH存有幻想是正常的,抗議運動對釋放所有政治犯的蘇求是正確的。然而問題是,CRPH提出了什麼政策、對付軍隊應採取什麼戰術、如果政變領導人被趕下台,將採取什麼替代方案?恢復以前的狀況不足以回應民眾的擔憂。例如,人民將不接受與軍方合作。

    為了趕走軍方,必須在政治上而且在經濟上進行鬥爭。在1988年後席捲全球的私有化浪潮中,軍方上層發揮了積極作用。許多重要的公司都掌握在軍方手中,包括緬甸經濟公司(MEC)或緬甸經濟控股有限公司(MEHL),它們在私有化浪潮中收購了緬甸經濟中一些有利可圖的部分。這一點在這場運動中是一目瞭然的:例如,緬甸啤酒(Myanmar Beer)生產的啤酒或來自電信運營商MyTel(都是MEC的一部分)的產品正受到大規模抵制。

    抗議運動需要一個真正賦予人民權力的方案。這不僅意味著民主選舉,而且意味著人民對關鍵經濟部門的控制,以實現對全國所有財富的民主規劃。即使CRPH這個機構在運動的壓力下不得不採取比全國民主聯盟以前倡導的更為激進的姿態,這種情況也不會通過CRPH實現。與軍隊合作的政策失敗了,因此全國民主聯盟必須放棄這一點。但是,即使那樣還不足以帶來根本性的改變。

    國際反應

    運動中有一點是不言而喻的,即團結在國內和國際上都是重要的。抗議運動對民族問題和該國許多少數民族的權利持一種友好的態度。示威者用英文的抗議標語,明確呼籲國際社會團結一致。他們面向的不是國際機構和外國元首,而是特別關注早前泰國和香港群眾運動的普通民眾。在運動中普遍存在著對美國的幻想,但是目前這種幻想在運動中似乎還很微不足道。

    外國資產階級元首從未對緬甸的大多數人民表現出任何興趣。昂山素姬在早年獲釋後,全國民主聯盟宣佈將參加2012年45個席位的補選,而外國公司與政要湧入緬甸,以期爭取有利可圖的商業交易。在1988年私有化和經濟開放之後,人們已經清楚地認識到,需要獲取一些東西:例如,道達爾(Total)、雪佛龍(Chevron)和泰國國家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入股了緬甸國家油氣公司。

    在昂山素姬接任政府職務時,希拉莉·克林頓等政客爭先恐後與昂山素姬進行對談。《華爾街日報》當時指出:「緬甸的潛力太大,讓一些投資者無法忽視。作為亞洲最後一個大型前沿市場之一,緬甸盛產石油、天然氣、木材和寶石,有可能成為大米和海鮮的主要出口國。(《各公司將緬甸視為下一個前沿》,《華爾街日報》於2011年11月30日報導)。

    此外,美國和歐洲想限制中國的影響力。2010年,中國在緬甸的投資已經達到了123億美元。中國政權希望通過緬甸進入印度洋,這對「一帶一路」倡議很重要。如今,軍方高層正拼命試圖爭取中國支持政變一方,就像在1960年代建立了以毛時期中國為模板的獨裁政權一樣。中國政權拒絕譴責政變,並將其稱之為「內閣改組」。然而,中國駐緬甸大使陳海也不得不承認,目前的局勢「完全是中方不願意看到的。」

    毫無疑問,陳海這樣說意味著中共政權不希望看到該地區出現群眾抗議活動。作為緬甸重要貿易夥伴的新加坡,其外長說,他希望亞洲集團東盟(ASEAN)能夠發揮「謹慎的建設性作用」,促進緬甸「恢復正常和穩定」。印度總理莫迪過去與陸軍總司令敏昂來保持著良好關係,現在他對印度東部鄰國的事件盡力保持低調。

    儘管帝國主義和地區大國對軍事政變策劃者的態度可能有所不同,但他們的共同點是,他們希望盡快結束群眾運動。

    現在該怎麼辦?

    當前的運動顯示了工人階級的力量,即使在一個大多數人口從事農業的國家也是如此。工人階級在行動中起著主導作用,吸引了農村人口的支持。他們主要是為了民主訴求和反對軍事獨裁而示威,但很明顯,每一項民主訴求很快就會具有社會革命的性質。打破軍方高層的權力,也必然意味著打破其經濟地位,挑戰整個體制。

    從1988年開始的對私營企業和外國公司開放經濟,並不意味著大多數人口都會獲得社會方面的改善。整個制度必須受到挑戰。只有對社會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才能使運動的訴求得到真正的落實。為此,包括自然資源在內的關鍵經濟部門必須國有化。不是像1963年後發生的那種由高層小集團操控下的國有化,而是在人民民主控制下的國有化。

    要指引這一運動,就必須討論提出什麼訴求,以及替代目前以軍隊為中心的體制。工作場所、居民區和村莊的罷工委員會和行動委員會必須民主地討論下一步的抗議活動,並盡可能地組織起來。這樣的委員會對於組織反對鎮壓的自衛也是必要的。這些委員會應在地方和國家一級進行協調,同時還負責管理工人和窮人日常生活的關鍵方面,如食品、醫療和其他緊急需要的分配。一個明確的運動綱領和領導,將吸引普通警察和士兵站在人民一邊。這些運動的民主機構可以為不同類型的社會奠定基礎。由工人階級、農村人口和被壓迫者通過這種民主結構選出的國民代表大會可以商定一項從根本上改變社會的計劃。

    在這一階段的運動中,最緊迫的步驟是它的結構以及對各種要求和替代方案的討論。這兩個因素是相輔相成的:一方面,組織這場運動必然會引起對其內容的討論;另一方面,要改變社會,就必須發展實現這一改變的槓桿。像國際社會主義道路的成員一樣,革命者當然會在這一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倡導社會主義變革。在群眾運動中,社會主義綱領可以迅速找到廣泛的聽眾,但是需要一個革命組織來發展它,完善它並將其引入運動中,從而使其成為現實。

    當運動以聯合鬥爭回應每一次分而治之的企圖時,運動就更為強大。這意味著對民族訴求和敏感問題的關注至關重要,在這樣一個擁有135多個民族的國家尤甚。從1960年代在尼溫(Ne Win)時期驅逐數十萬泰米爾人到該國西北部,到羅興亞(Roginya)穆斯林遭受迫害,軍事政權長期以來都有針對少數群體實施暴力的傳統。自2015年以來,這種迫害已經推向極端。

    昂山素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一直是壓迫少數民族的同謀。抗議運動必須對此予以反擊。將作為主體人口中的緬族工人和被壓迫者與撣族、克倫族、若開族、華裔聚集在一起,可以使該運動更加強大。這種團結要求尊重和承認自決權。雖然我們不贊成簡單地揮舞國旗或區旗,但在2月22日的大罷工期間,不同少數民族的旗幟明確由運動人士扛著,這本身是積極的。一個承認自決權的方案可以塑造這種團結鬥爭的本能,從而有力進一步加強所有族裔群體共同運動。

    這些是我們社會主義路線的一些核心要素,目的是要推翻資本主義,並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實行民主計劃經濟的社會主義社會,在這個社會里,國家的巨大財富,以及創造性的青年工人階級的巨大潛力,可以充分利用,造福全體人民。這一步將立即在該地區和世界其他地區吸引大量受眾。

    我們是怎樣走到今天這一步的——緬甸歷史

    要了解當前的情況,回顧一下歷史背景的某些方面非常有用。

    從英國殖民地到獨立

    今天構成緬甸的地區曾是英國殖民地,並且是印度的一部分。英國人精通分而治之的方法,使當時被稱為緬族的大多數人處於不利地位。反殖民的抵抗在學生中尤為強烈,迫使英國人在1937年將緬甸劃定為一個獨立的殖民地,而不是印度的一部分。

    在緬甸抵抗英國殖民者的鬥爭中,最著名的領導人之一是昂山素姬的父親昂山(Bogyoke Aung San)。1960年代的獨裁者尼溫(Ne Win)也是另一名主要鬥士。反殖民鬥爭的領導局限於民族主義的視野,對大多數人的社會狀況沒有基本的解決方案。社會議題只在口頭上提出,而沒有為此付諸行動。

    昂山(Aung San)是1930年代緬甸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和其他人毫不猶豫地支持日本對抗英國。戰爭期間佔領緬甸的日本站在法西斯一方,繼續殘酷征服當地居民,然而他們以英國人至少已經走了來「合理化」這些。敵人的敵人是我的朋友,成為了與亞洲法西斯主義結盟的理據。正是在日本佔領下,從緬甸到泰國修建了「死亡鐵路」,這一行動造成數萬人死亡,後來這一鐵路因小說《桂河大橋》而成名。

    日本後來拋棄了緬甸的傀儡政權,不滿其過於頑固、堅持要保持一些獨立性,再加上盟軍在世界大戰中的推進,使得昂山和他的民族主義者改變了陣營。他們成立了「反法西斯組織」,後來改名為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他們轉而抵抗日本人,並開始與英國人談判。1945年,英國人重返緬甸,但已經不能再扮演同樣的經濟和軍事角色。美國和蘇聯從戰爭中崛起,成為佔主導地位的世界強國。此外,反殖民的抵抗並沒有消失。

    作為殖民地起義浪潮的一部分,緬甸在1946年發生了大罷工。大英帝國不得不同意其獨立。1947年1月,昂山與英國簽署協議,在年內實現國家獨立。但在1948年1月4日正式宣佈獨立之前,昂山被暗殺。對許多緬甸人來說,昂山仍然是獨立鬥爭的英雄。畢竟,他沒有機會參與在獨立後的混亂之中,這反而強化了他的形象。

    昂山和其他民族主義者在一些基本問題的立場上特別模稜兩可。1947年的《彬龍協議》定明,緬甸將是個保障少數民族權利的聯邦,各少數民族有權在十年後脫離聯邦。然而,主張立即獨立的克倫人卻沒有被包括在協議中!昂山的繼任者吳努試圖建立一個強加於少數民族的單一制中央集權國家。這導致了今天仍然在緬甸國內進行的民族游擊戰。

    另一個基本問題是缺乏替代資本主義的方案。民族主義者聲稱主張將部分產業國有化的「社會民主政策」。然而實際上,這是政府和大型外國公司對工業的共同所有權。大米出口從未恢復到戰前水平。經濟越陷越深,軍隊得到的資源卻越來越多。到1950年代末,政府開支的30%用於軍事。

    這就是1962年尼溫將軍發動軍事政變的背景。試圖建立一個穩定的獨立的資本主義緬甸在帝國主義時代是沒有機會的。

    基於中俄模式的軍事獨裁

    尼溫將軍周圍的部分軍事領導層尋求出路擺脫僵局和不穩定。他們依靠城市中被摧毀的中產階級和農村人口。他們把目光投向1949年毛澤東在中國的模式,這種模式本身是基於俄國的史太林主義,而不是1917年的布爾什維克模式。這不是為了建立「社會主義」刻意作出的選擇,而是平衡各階級以實現更大的穩定。官僚計劃經濟的要素與「秩序與紀律」制度相結合,在這種制度中,民主權利(包括少數民族的權利被丟到一邊。在緬甸社會主義綱領黨(BSPP)的領導下,緬甸建立了一個一黨制國家。

    在尼溫政權統治下,所有外國公司、銀行和大型企業都被國有化。資本主義被消滅了。統治者們聲稱在走「緬甸的社會主義之路」,但這是對社會主義的歪曲。這是模仿了蘇聯和中國的史太林主義,並輔之以佛教修辭和民族主義。一小部分精英掌握了全部權力,而反對派則被鎮壓。

    尼溫政權組建了一支令人印象深刻的軍隊。最初,該政權在農村得到了廣泛的支持。它取消了所有農民對銀行的債務、政府向農民提供貸款、從捷克斯洛伐克進口拖拉機以及其他措施,確保了這一支持。教育也得到了加強;到1986年,86%的男性和74%的女性能夠讀寫。

    但是,與此同時,農村和工業發展之間的矛盾仍然存在,民族問題沒有得到解決。該政權對現存矛盾的唯一反應是鎮壓,並結合極端民族主義和仇外心理。經濟孤立和官僚控制下的非常原始的經濟計劃阻礙了任何進一步的發展。

    當原材料價格在1980年代開始下跌時,這種局面變得無法維持。尼溫令貨幣貶值,通貨膨脹率衝高到200%至500%之間。這就是1988年起義的背景。

    1988年的學生起義和大罷工

    1988年3月,一名學生被軍隊殺害。仰光大學隨即爆發抗議活動。警方以致命壓制予以回應,41名學生在被帶進監獄的過程中因窒息死在警車內。隨後的抗議運動將威脅到該政權的生存。

    整個春天和夏天都有要求民主、經濟改革和起訴軍事殺人犯的大規模抗議活動。學生們得到了工會成員的支持,他們在公司里成立了工人委員會。僧侶和公務員採取了行動。

    尼溫試圖通過辭去黨魁一職,並承諾就一黨制舉行全民公投來平息抗議活動,然而他繼續在幕後牽線搭橋。抗議活動還在繼續,而且越來越多。

    1988年8月8日,大罷工使該國陷於癱瘓,數百萬示威者走上街頭。數百人受傷和死亡。但是起義繼續進行,包括示威、罷工和暴動。政權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只能通過利用其他族裔的士兵來對付示威者才能進行鎮壓。為了維持士兵對政權的支持,軍餉增長了45%。在抗議的壓力下,當局承諾進行經濟改革。

    這些聲明受到了歡迎,但示威活動仍在繼續。8月底又發生了一次無限期的大罷工。在幾個鄉鎮,「人民委員會」控制了局面。將軍們無能為力,街道被人民接管了。問題是缺乏協調和替代性領導層。起義缺乏自己有組織的渠道和政治領導,無法用民主的社會主義綱領武裝起來。

    一些知名人士響應了這一運動。大多數人支持昂山素姬,這個在運動中意外冒起的領導人。她剛好從英國回到緬甸照顧生病的母親。由於她父親的權威以及她與軍事政權沒有任何聯繫,加上緬甸民主派過去的領導未能帶來變革,昂山素姬成為了理想的象徵。

    一個新政黨為了選舉而成立:由昂山素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全國民主聯盟在全國各地都得到了廣泛的支持。然而,該黨的替代方案卻一點也不明確。從一開始,昂山素姬就強調與軍政權「團結」和「對話」的理念。獨裁政府的讓步不是為了對話,而是為了爭取時間重新控制國家。政權唯一的「意識形態」始終是維護自己的權力。

    1988年以後的變化

    由於革命仍未完成,軍方得以將事情重新交回他們手中。重要的反對派領導人被捕。一個與尼溫親近的新強人蘇貌(Saw Maung)出現了。新的軍事領導層改名為SLORC(國家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後來更名為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SPDC)。SLORC刪除了所有對社會主義的修辭,並將國家更名(英文名從此前的Burma更改為Myanmar)。1990年的選舉結果是全國民主聯盟獲勝(該黨贏得了60%的選票),但在那時,在主要抗議運動結束後,軍方領導層已經恢復了自己的地位,他們不承認選舉結果。

    軍事獨裁得以恢復統治。但是,經濟上則發生了重大變化:緬甸向對該國豐富的自然資源表現出興趣的外國資本家開放。泰國公司得以在大型柚木林中大賺特賺。後來,日本、新加坡、中國等地的公司紛紛跟進。石油公司被賣給了幾家公司,包括法國道達爾公司、美國雪佛龍公司和泰國國家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在私有化過程中,將領們確保了自己的經濟地位。

    「新經濟政策」沒有產生預期的結果。基礎設施的缺乏、腐敗以及在已經被帝國主義列強統治的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上無法立足,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它導致了高層的緊張局勢,並輔之以來自下層的新一波抗議。2007年,群眾針對不斷上漲的能源價格採取了一些行動。這發展成由佛教僧侶領導的全國示威。這次抗議也遭到鎮壓,至少有31人喪生。

    2010-12年大選與國際關係的開放

    與1988年一樣,政府對2007年的運動也以選舉承諾作為回應。同樣,這些選舉只會在幾年後才會舉行。1988年以後,直到1990年才舉行選舉。2007年的運動之後是2010年的選舉。這些選舉完全由軍方控制,因此被全國民主聯盟抵制。在2012年的補選中,全國民主聯盟獲得了45個席位(664個席位中的45個)。全國民主聯盟在1990選舉中第一次參加並且得到了41個代表席位。登盛(Thein Sein)的聯邦團結發展黨(USDP)是軍方的政黨。

    在被軟禁多年後,昂山素姬進入議會,並同意與軍方組建聯合政府。軍方仍然可以接受全國民主聯盟作為次等的合作夥伴。昂山素姬為其打開了此前一直關閉的國際大門,此外,全民盟參政是阻止該國國內抗議的有力武器。全國民主聯盟最大的弱點再次是缺乏替代方案:該黨有奉行新自由主義政策,旨在服務大企業(包括軍方及其代理人所經營的公司)的利潤。此外,它支持對少數民族的鎮壓,全國民主聯盟在話語上也日益民族主義。

    在2015年的選舉中,儘管1/4的席位歸於軍方,但全國民主聯盟還是贏得了議會多數席位。全國民主聯盟組建了一個不包括登盛和USPD的政府,但繼續與軍方合作。2020年的選舉確立了全民盟的地位,全國民主聯盟在席位方面略有增加。這一勝利顯示了民眾對軍方的強烈反對。

    組織起來,共同行動,為社會主義而鬥爭!

    最新消息

    同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