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伊朗三月底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標誌著中美帝國角力越趨緊張下的新一步
Nina Mo 社會主義左翼黨(ISA奧地利)
最近簽訂的中伊25年協議再加劇並暴露了中美帝國的緊張關係,可見中國在中東的影響力逐漸增加,反而美國在此地區的重要性則逐步減弱。協議的最後細節目前仍未被公開,但之前的草案顯示中國會在25年內向伊朗投資至少4000億美元,以換取較低的石油供價,大部分投資也會集中在石油及天然氣相關領域。
據指,伊朗亦會向中國提供經濟優惠,例如特許中資加入並壟斷科技市場,以及實施中國一帶一路計劃下的防衛策略。隨著軍事合作增強,伊朗將成為中東地區內中國售武的一大顧客。
主要因為相關資料仍未公開,要預計協議對伊朗國內的實際影響並不容易。不過,中國資本湧入帶出幾條問題:伊朗國企會否被私有化?中資能否減少「本土」企業的市佔率?這類發展將增加關於私有化及工作條件等問題的階級鬥爭,亦會增加伊朗政權中的衝突;其一例子是統治政權中的強硬派系,相關人士與控制大部分能源業的伊斯蘭革命衛隊有關係,亦反對這份協議。當然,協議仍在早期階段,如何實施還有待發展。
政治影響及國內政策
雖然某些資產階級的分析往往誇大此協議的實際規模,但其實計劃的主要及即時效果並不關係到經濟,反而涉及雙方在全球資本危機及國際關係轉變下的政治策略。
與某些猜測恰恰相反,這份協議不會以大規模經濟重建和工作就業帶來新的經濟增長和投資。面對國際孤立,美方壓力又未在總統拜登下減弱,伊朗政權視中伊政治協議為一個必需的對衡手段。加上石油輸出近年急劇減少,伊朗正面對歷史性的財政赤字,這情況將會、亦已開始加劇通脹。
近年與政治和經濟議題相關的階級鬥爭都加劇,伊朗政權被推翻是個嚴重且真實存在的威脅,而政權視自己求存為最根本的問題。伊朗正嘗試在世界大國的分歧中得益,既要解決經濟停滯不前,更要防止一場嚴重的政治社會危機。貧窮、饑餓等嚴重經濟問題不斷,政權更是在處理疫情危機上嚴重失當,政府預計超過六萬人染疫死亡,獨立評估更指真實數字比官方數字大概高四倍。
虛假盟友及找到獨立工人階級答案的必要性
此計劃不但面對激進伊斯蘭派系為推動民族主義而反對,因而惡化伊朗統治階層間的緊張關係;亦同時在國內外反政權勢力中引發廣泛爭議,抵制協議的「反對伊斯蘭共和國」運動(“No to the Islamic Republic” #No2IR)呼籲杯葛今年選舉,亦開始增長勢力。此運動被名人和君主主義份子控制,伊朗前皇太子禮薩·巴勒維便是其中一名核心人物。這些君主主義的反動勢力抵制協議並非為了保護工人和窮人的利益,反而是受私利及美國和西方帝國主義的利益驅使,譬如他們聲稱伊朗政權是「將伊朗的天然資源及國家財富拍賣予中國」。
因為這種民族主義宣傳騎劫勞動階層中的合理憂慮,並將其變成有關外國干涉經濟,所以特別危險。協議簽訂後,在伊朗不同城市或外國流亡的伊朗社群中,都發生工人示威,用著「我們不會賣掉伊朗」這種標語。這些示威帶著民族主義觀點,儘管它們此刻未有重大影響,但仍代表著反對政府政策以及抵制外國干預的情緒。不過,隨著類似「反對伊斯蘭共和國」運動等擁護帝國主義勢力的宣傳增強,從中可見對西方帝國主義的幻想惡化,當中的危險性是不能被低估的。
這份協議的本質清晰可見,是為了增強中伊政權及統治階層的利益,從而穩固它們的統治。作為一個龐大經濟體,中國如同其他帝國列強一樣,都尋求透過剝削廉價勞工及獲取商品市場、能源及原材料來擴張勢力。幻想不應繼續:中國企業和資本在伊朗的表現比較美國企業和資本沒有任何相異,所有在伊朗這類國家的東西方企業都透過剝削勞工及苛刻的工作條件營運。無論有否外國和「本土」資本合資,中國、俄羅斯、美國或歐洲的資本沒有分別。
伊朗的工人運動應該避免進入圈套、視中國或美國帝國主義為解放勞動階級和窮人的真正答案。君主主義、民族主義及資本勢力利用協議來推動自己的政治議程,工人運動亦應予以反對。要推翻伊朗政權,勞動階級就必須從獨立立場反抗政權及資本主義制度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