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3日
More

    新冷戰:越來越走向熱戰?

    中美兩國對台灣及其國際地位的立場轉變,正在加劇中美之間的緊張關係,而新的全球軍備競賽正在拉開序幕

    Vincent Kolo 中國勞工論壇

    我們是否正迎接中美衝突的暫時降溫? 9月,在加拿大當局釋放華為的孟晚舟後,這種想法得到認同,認為這是中美之間的交易(儘管兩國官方否認)的結果。但仔細看看全球帝國主義緊張局勢的「熱圖」,就會發現雙方立場實際上是在變得強硬。特別是關於台灣問題。

    10月,美國總統拜登在接受CNN採訪時說,美國「承諾」在中國攻台的情況下軍事保衛台灣。拜登的言論讓一些人瞠目結舌,因為它明顯偏離了華盛頓長期以來的戰略模糊立場,這意味著美國「保護」並向台灣出售武器,但沒有明確承諾參戰。白宮官員迅速發表了一份更正聲明。「總統沒有宣佈我們的政策有任何改變,我們的對台政策也沒有改變。」

    這是拜登第二次逾越戰略模糊的界限,第一次是在8月,那次也使得白宮發表類似的澄清聲明。在台灣問題上,外交語言往往是故意隱晦和模稜兩可的。這有助於避免軍事衝突,因為它掩蓋了明顯的矛盾。所有各方,中國、美國和台灣的統治階級,都有自己的理由來維持這種戰略迷霧。因此,台灣被貶為「非國家」,只與15個小國有正式關係,但除此之外在其他方面擁有獨立國家的所有屬性。

    一個危險的平衡

    雖然自毛澤東以來的歷屆中共政權都接受了這種現狀,但直到現在,它都是勉強接受這一現實,從未放棄過 「統一」的目標。「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是中國民族主義的核心信念,因此也是中國共產黨的核心理念。中國的資本主義復辟進程,以及隨之而來的基本福利支援和工作保障的瓦解,以及極端不平等的增長,使中共獨裁政權更加依賴民族主義作為支撐其統治的政治支柱。特別是在習近平的統治下,每當該政權感到受到社會動蕩的威脅時,就會加大民族主義的宣傳力度,而台灣及其「分裂勢力」往往是針對目標。

    在這方面,如果拋開黨徽和歷史包袱,中國共產黨實際上已經變成了21世紀的專制民族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國民黨。這也解釋了近幾十年來,中共和台灣的國民黨這對曾經的內戰敵人,相互合作更加緊密的原因。然而,這種合作最近變得更加複雜,因為台灣群眾對中共的普遍敵視迫使國民黨對中共採取更批判的立場。

    中共通過振聾發聵的宣傳來煽動民族主義和中國大國崛起的願景,使得北京欣然接受台灣正式宣佈獨立是不可想像的事情。這一點以及相關問題,如美國在台灣駐軍,都可能引發戰爭。因此,隨著緊張局勢的加劇,拜登政府開始實施更具對抗性的台灣政策,我們正在進入危險地帶。

    在過去,美國認為其戰略模糊理論所實現的平衡最符合其利益。這對中國的攻擊有足夠的威懾力,同時也抑制了支持台獨的政治團體「走得太遠」,不要讓他們覺得美軍會隨時馳援。然而,如今,美國資本主義建制中越來越多的聲音贊成放棄這一政策,就像拜登可能無意中說的那樣。

    與日俱增的反華情緒

    10月初,《華爾街日報》披露,一小隊美國精銳部隊和海軍陸戰隊自去年以來駐紮在台灣,訓練當地部隊,這是特朗普政府做出的決定,拜登也在繼續。選在這一時機發佈消息顯然是為了增加對中國的壓力並測試其反應。北京回應道,美軍的存在違反了1979年中美之間的協定。

    高層立場的轉變同時,美國公眾輿論也在轉變。當然,這也是受到資產階級媒體的操弄,它們最近才開始關注中國國家機器的殘酷鎮壓手段和對小國的脅迫政策。這只是為了推進美帝國主義自己的脅迫和往往是壓迫性的外交政策。

    8月份的民意調查(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調查)顯示,52%的受訪者首次支持在中國攻台時動用美國軍隊保衛台灣。顯著多數還贊成美國承認台灣為獨立國家(69%),以及支持台灣加入國際組織(65%)。

    社會主義者對於以下兩者作出區分:一方是美國和其他國家部分民眾的潛在進步意識,他們對習近平的獨裁和「戰狼」民族主義感到厭惡,並認同台灣人民決定自己命運的權利;以及另一方面,統治階級的虛偽手段,對他們來說,獨裁、民主、民族自決權等問題都是可交易的商品,只有美帝國主義的持續主導地位才是唯一堅定不變的原則。正如社會主義者多次解釋的那樣,美帝國主義並不致力於民主事業;它支援當今世界三分之二的軍事獨裁政權,並在過去支援台灣和中國的獨裁政權。

    台灣的民進黨政府和資產階級台灣民族主義看不到,也不想看到這種區別。民進黨認為別無選擇,並且滿足於扮演美國用來對付中國的棋子角色。這樣做,它使台灣人民陷入一種危險的虛假安全感。與中共和中國民族主義的手段一樣,民進黨/台灣資產階級民族主義利用保衛台灣和對中國攻擊的恐懼來壓制島內的階級鬥爭,並在面對日益增長的不滿下,保護民進黨的親資本主義議程。

    不斷搬動的球門

    由於經濟原因,但也尤其是地緣政治原因,台灣已經被推到了新冷戰的舞台中央。正如我們所解釋的,「中美資本主義都想控制台灣這粒棋子。更準確地說,他們必須不惜一切代價阻撓對方奪取控制權。正因如此,地緣戰略的僵持不下至今仍是雙方都可接受的。」(《台海會爆發戰爭嗎?》,中國勞工論壇,2021年7月13日)

    這種長達數十年的僵局正越來越多地受到來自各方的新壓力,這些壓力有可能破壞台灣海峽和更廣泛地區脆弱的平衡狀態。在最壞的情況下,這可能會引發軍事衝突。中共政權對拜登政府的台灣政策方向感到震驚。這幾乎肯定會引起北京更強烈的軍事反應,既是對華盛頓和台北的警告,也是為了煽動國內民族主義。不管拜登的最新言論是口誤還是有意識的立場轉變,很明顯,他的政府已經開始實施戰略,逐步移動台灣問題的「球門」。

    美方不會正式支持台灣獨立,因為這很可能會引發戰爭。但正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最近所述,美國現在的政策是積極支持台灣「有意義地參與到聯合國事務中」。這意味著什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提議?

    布林肯知道,台灣加入聯合國是不可能的,這主要是因為中國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擁有否決權。台灣在1971年被踢出了聯合國,這是中美兩國政權之間的歷史性交易的一部分,是舊冷戰中為了對付史太林主義蘇聯進行的陣營重整。因此,美國的新一波行動試圖擁護台灣進入聯合國周邊機構的權利:例如參加世界衛生組織(WHO)和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等機構。中共政權不可避免地反對這些看似合理的建議,這將進一步削弱中共在全球,特別是西方的公眾輿論中的地位,並在全球權力鬥爭中發揮美國的優勢。

    歐盟的轉變

    美國已經在外交領域取得了一些成功,打出了台灣牌,推進拜登建立反對中國的」民主」聯盟的戰略。今年,日本、澳洲和先進資本主義經濟體的「七國集團」都發表了關注台灣和平與安全的聲明(某些國家是第一次發表這樣的聲明),其措辭只是會激怒堅持這是中國「內政」的北京。美國戰略成功的一個例子是歐盟最近的轉變,習近平政權之前希望歐盟對當下的冷戰採取中立立場。

    10月,歐洲議會(誠然是個像中國的全國人大那樣,基本上毫無實權的機構)以580票贊成對26票反對,66票棄權的壓倒性優勢通過了其有史以來第一份關於台灣的報告。這份報告對台灣的蔡英文政府來說是一個政治上的強心針,儘管它對歐盟高層「沒有約束力」,因此象徵意義重於實際效果。儘管如此,這也是習近平制衡美國壓力的冷戰戰略的多次挫折中,最近的一次。

    議會的報告呼籲歐盟與台灣建立更緊密的關係,將台灣的歐洲經貿辦事處更名為歐盟駐台灣辦事處(對北京的口頭刺激),譴責中國的「軍事好戰」,並宣佈聲援歐盟成員國立陶宛,立陶宛因為提升自己與台灣的關係引起北京的憤怒。同時,台灣外長吳釗燮訪問了立陶宛以及歐盟成員國捷克和斯洛伐克,這進一步表明瞭歐盟內部關係的變化。歐洲的這些發展反映了不同的資產階級精英和國家之間的權力鬥爭,他們在這個由27個成員組成的集團中為貿易、投資和自己的國家利益而鬥爭。

    一些國家如立陶宛的右翼政府向美國領導的陣營傾斜,另一些國家如匈牙利的右翼政府向中國傾斜——他們認為這樣相當有利可圖,而其他國家則試圖在北京和華盛頓之間取得平衡,同樣是為了利益。此前,習近平政權可以指望德國總理默克爾為中國說話,這反映了德國資本家,特別是汽車行業的資本家對與他們最大市場保持穩定關係的訴求。但在9月的選舉之後,柏林很可能會出現一個對中國不太友好的政府。

    中國和歐盟在3月份就新疆人權問題發生的制裁爭論是一個重要的轉捩點。從習近平的立場來看,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判,讓歐盟的部分政治精英效仿中國政權的民族主義語調,抗議中共「干涉歐盟內政」。雖然台灣的民進黨政府會把歐盟資本主義政府的這種「團結」的例子作為政治上的勝利,但社會主義者警告說,這其實只是一場旨在愚弄人民的空洞表演。

    歐盟的外交演習對促進台灣、中國或其他地方(包括歐洲)的真正民主與和平的鬥爭毫無說明。資本家的「民主」決議是以勞動人民為代價進行經濟掠奪的幌子。

    資本主義是問題所在

    台灣絕大多數的工人和年輕人都不希望被中共獨裁統治,因中共政權殘酷地鎮壓工會和所有的民主權利。對獨裁統治的恐懼構成了支持台獨的基礎。社會主義者認識到這一點,並支持台灣人民的自決權。

    同時,我們警告說,在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的基礎上,台灣的獨立、和平和安全是一個無法實現的目標。中美資本主義政權,出於他們自己的原因,皆反對獨立,而台灣的資本家會把自己賣給出價最高的人。

    因此,台灣人民的民主和民族權利只能作為反對台灣資本主義的革命階級鬥爭的一部分來實現,並與中國和全球的勞動群眾一起,反對中美帝國主義。這將意味著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台灣的訴求,作為更廣泛區域和全球鬥爭的一部分,廢除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建立真正的社會主義社會,實現充分的民主權利,包括決定國家邊界的權利。

    台灣的民進黨重復了香港資產階級泛民主派的所有錯誤,後者的幻想現在已經被殘忍地粉碎了。泛民主派的目標是將有限的民主形式限制在香港,即使是這樣一種「溫和」的形式在中國持續獨裁統治的基礎上也是不可能的。他們錯誤地認為,他們支持的資本主義更喜歡民主作為其「自然」的統治形式,但在中國和香港,資本家早就選擇了威權主義作為其統治的最佳工具。

    泛民主派把拯救的希望寄託在美國、歐盟和「國際社會」(即全球資本主義)的政府身上。但是,在抵抗獨裁統治方面,最重要、最強大和唯一真正的盟友是中國大陸、亞洲和全球的極其受壓迫的工人階級。從美國和西方資本主義的角度來看,台灣和香港的區別在於,為了自己的經濟和地緣政治利益,他們準備在台灣的情況下投入更大的資源來遏制中國的力量。

    新軍國主義

    雖然在外交方面有重大轉變,但最近最引人注目的發展是在「硬實力」領域—新冷戰的軍事方面。

    在10月的頭五天,解放軍空軍對台灣防空識別區進行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空中侵入,總共出動了150架戰鬥機和轟炸機。這使得今年到目前為止的中國軍機侵入總數達到600架次,比2020年的380架次有所增加。這些演習的目的是為未來的戰爭訓練飛行員,並保持對民進黨政府和美國主導的聯盟施壓。雙方的行動只會使緊張局勢升級。

    中共的壓力非但沒有削弱對蔡英文政府的支援,反而加強了她在國內的影響力,並延長了在野國民黨的危機,國民黨被迫迎合台灣民族主義的主流情緒,減少支持對與中國更緊密聯繫。在《外交事務》(10月5日)的一篇文章中,台灣總統蔡英文呼籲國際社會給予支持,聲稱台灣正處於「新的意識形態衝突的前線」。

    當然,在現實中,目前的世界性衝突與意識形態無關,而完全是關於由哪個帝國主義統治階級主導未來的全球經濟。美帝國主義和台灣的資本主義大亨們對中國的威權主義沒有意見,當時北京滿足於在其巨大的廉價工作力基礎上扮演的全球分包商的角色。

    台灣方面言辭的尖銳化,也是台灣內部政治鬥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可能會因拜登台灣政策的轉變而加劇北京的焦慮,產生危險的影響。《金融時報》(10月12日)在一篇社論中警告說,「在台灣問題上發生衝突的危險性很大」。

    隨著冷戰立場的強硬,一種新的軍國主義正在主導局勢。這包括發展可怕的新一代核武器。中國在8月成功測試了一枚具有核能力的高超音速導彈,這引發了五角大樓更多的爭論,要求增加軍備預算。五角大樓11月的一份報告警告說,中國正在迅速擴大其核武庫,到2030年可能擁有1000枚核彈頭,是今天數量的三倍。然而,即便如此,與美國3750枚核彈頭的核儲備相比,仍然相形見絀。

    在澳洲、英國和美國參與的反華防務條約AUKUS啓動後,日本執政自民黨宣佈了一項計劃,將該國的防務預算從GDP的1%增加到2%。日本自1945年以來的官方的「和平主義」立場現在已經成為過去。帝國主義冷戰是對各地勞動人民、對民主權利和世界和平的威脅。答案不是站在一個虛構的「兩害取其輕」一邊,而是建立一個消滅帝國主義和戰爭的群眾性社會主義替代。

    孟晚舟獲釋,但華為就沒那麼幸運了

    當電信巨頭華為的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在9月被釋放時,她已經被加拿大當局拘留了近三年,並且等待可能被引渡到美國,以面對違反制裁令的指控。

    孟晚舟是華為老闆任正非(2020年中國富人榜第150位)的長女,相當於中共的」皇室成員」。在她飛回中國的同一天,斯帕弗(Michael Spavor)和康明凱(Michael Kovrig)登上了從北京返回加拿大的飛機。中國官員以未指明的「疾病」為由釋放了他們。雖然對許多人來說,這看起來像一個典型冷戰時期的囚犯交換,但美國和加拿大政府都強烈否認有任何交易。然而,最有可能的是,拜登促成了孟晚舟的釋放,向習近平政權拋出一塊沒有戰略意義的骨頭,為美帝國主義真正的戰略業務騰出一些空間,包括加強其對華遏制政策。

    「我們愛你!

    孟晚舟回國時受到的歡迎揭示了今天中國發生的一些發展。官方媒體的嗓門最大—據說有1億人觀看了孟晚舟抵達深圳機場的直播,在特別動員的人群中,有人高呼:「你是英雄。我們愛你!」深圳和廣東省政府的高級官員主持了這次接待。中共的《人民日報》宣稱孟晚舟回國是「中國人民的重大勝利」,這表明「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前進的步伐」。

    出於宣傳目的和中共政權對民族主義的長期需要,孟晚舟這個與殘酷的「996」工作制(每天12小時,每周6天)和「狼性文化」有關的一家公司的代表,搖身一變成了民族英雄。通過官媒的視角,「華為公主」的回歸好比是中國版的「曼德拉時刻」,甚至是1917年列寧抵達芬蘭站的時刻!

    「沒有強大的祖國,就沒有我今天的自由,」孟晚舟對攝像機說:「感謝親愛的祖國,感謝黨和政府,正是那一抹絢麗的中國紅,燃起我心中的信念之火,照亮我人生的至暗時刻,引領我回家的漫長路途。」

    這種浮誇的民族主義展示並不是受到普遍歡迎的,這一點從網上的反彈情緒可以看出,特別是很多網民反對深圳政府在中國各地嚴重停電的時候,以「孟晚舟,歡迎回家!」的口號照亮城市天際線的決定。孟晚舟已經從一場離奇的法律案件中脫身,但對華為來說,情況並非如此,華為仍然處於中美科技戰的前線。自從美國在2019年將華為列入黑名單後,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政府禁止華為的5G基礎設施進入全球電信市場的行動只在加劇。8月,華為董事長徐直軍表示,其「目的是為了活下來」,因為他報告說2021年上半年公司的收入下降了30%。

    孟晚舟事件對加拿大和中國的關係產生了很大影響。孟晚舟被釋放後公佈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76%的加拿大人(比例高於2019年的53%)希望政府禁止華為參與該國的5G網路。幾乎同樣多的人反對與中國談判達成貿易協定。中共政權監禁「兩名米高」的決定,是習近平在國內不斷需要採取強硬民族主義姿態(所謂的「戰狼外交」)所造成的結果,而這只會進一步削弱中國的全球地位,疏遠普通民眾,並助長拜登和美帝國主義的反華戰略。

    組織起來,共同行動,為社會主義而鬥爭!

    最新消息

    同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