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5日
More

    台灣:解決住房危機 需要群眾鬥爭

    陳延年 國際社會主義道路

    「這四年來你過的好嗎?你買的起房子嗎?」九年前蔡英文臉書貼的宣傳圖文被翻出來引起網上眾怒。

    蔡英文在2016年選前承諾實現居住正義,但執政六年來房價不僅沒有下降,反而2021年成為房價創新高的一年。台北住房所得比為16,意味著平均每人要不吃不喝工作16年才能買到中位價的住房,這數字已是世界排名第十高的城市。然而這卻只是表面的數字,台北市擁有三房的房價平均2500萬元(新台幣,下同),台北服務業與工廠工人薪資中位數4.2萬元,實際上對一個基層工人來說,要不吃不喝五十年才能買得起家庭式住房。如果選擇不買房而租屋,台北市電梯大樓租房平均4萬3000元,就算是雙薪家庭租屋也超過了總收入的一半。

    民進黨拒絕囤房稅

    2016年蔡英文提出「八年二十萬社會住宅」政策,實際上只完工0.1%,且還是2017年時世大運選手村改建而成。蔡政府主要推動過向房東妥協的軟弱政策,例如讓房東減稅為誘因,讓其租屋成為社會住宅。但即使包含這項政策帶來的數目,16年承諾的政策仍留下12萬間社會住宅的缺額。

    房屋囤積在少數人手上,且這些少數人手上的空屋越來越多。根據統計,擁有10戶以上房屋者手上的空屋有18%。2015年到2021年,非自住房屋從54.6萬戶成長至69.7萬戶。蔡英文為了回應住房問題的壓力,元旦演說中提及會重視居住正義,但隨即兩天後財政部就宣布不修改囤房稅,揭露了民進黨親財團本質。

    蔡政府知道高房價壓制住經濟發展,使民眾生活負擔嚴重,以致消費力低下,並且使生育率處於危機水平。然而她作為資本主義體制的代表,並不能、也不願意傷害資本家的利益。而時代力量在立院提出,要求提高房屋稅最高限制從3.6%稅率升高到10%,並根據持有者的房屋數目而調整累進稅(囤房稅)。但它並不是一個主張工人鬥爭的政黨,沒有群眾鬥爭,在議會內提出相對進步的方案注定會被否決。

    台灣經濟和房地產已經形成了緊密關係,統治階級害怕倘若推動有力的打房政策,會導致經濟陷入更嚴重的低迷。根據惠譽國際信評的統計,台灣自用住宅的貸款,佔GDP比重已達85%,可見住房負擔極為嚴重。

    政府大量賣地,而後建商高價標下成為房價上漲的原因之一。由於地方政府依靠賣地作為收入,在18年後為了增加財政收入而增加賣地,建商再透過高價標下土地,進一步讓周圍住宅與土地價格、租金上漲。而蔡政府因為避免地方政府陷入財政短缺,也必需要縱容這種行為。光是台南市在18-21年就賣出了300億的12萬坪的土地(1坪約等於3.3平方米),賣地的金額比起14-17年成長了23倍。

    工人階級不應相信藍綠財團專制能解決住房問題。在2020年立委選舉中藍綠立委有一半的政治獻金來自於建商財團,遠東集團(旗下擁有遠揚營造、亞東水泥)在2016年就資助了藍綠兩黨政治獻金共5800萬,而知名的地產業者興富發就資助了藍綠兩黨1160萬元,注定他們是為財團建商服務,而非基層工人的住房需求。

    組織群眾抗爭實現一個免費公共住宅政策

    正如我們美國西雅圖Kshama Sawant推動與組織租客運動,歷史性阻止租金上漲一樣,並迫使市政府大量增建公共住房。這證明要靠群眾鬥爭的力量才迫使議會改變政策。

    社會主義者支持囤房累進稅這種改良政策,同時也要知道其局限性,因為資本家往往有辦法避稅。目前所囤積的空屋,早就能滿足全台工人的住房需求。全台租屋需求共300萬人口(包含學生與工人),全國空屋高達166萬間。一間空屋能住兩個人,已足夠立即滿足300萬住屋需求。一個社會主義的政府會將所有空屋公共化,分配予所有租戶。

    當然這政策會引來銀行和建商拼命反對。在資本主義下金融銀行與建商把持著經濟命脈,且給予藍綠兩黨龐大的政治獻金,藍綠財團專制並不會挑戰財團與資本主義社會。因此我們需要透過群眾抗爭奪走資本權貴的權力,把全國的金融銀行與建商、住房公有化並交由工人階級民主管理,取消所有基層工人的房屋貸款,讓每一個人都能夠住得起房,讓房屋不論為資本炒作工具。

    組織起來,共同行動,為社會主義而鬥爭!

    最新消息

    同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