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8日
More

    台灣花蓮洪災:資產階級腐敗政黨難辭其咎

    蘇學嶺 & 蔡柏沂 國際社會主義道路(台灣)

    2025年9月23日樺加沙颱風暴雨導致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泥水流入光復鄉,造成至少18人死亡與多人受傷、失蹤,背後是中央到地方政府對極端氣候的輕忽。

    縣府雖稱有廣播,災民仍控訴在災害來臨前,仍未收到疏散通知。從湖水出現溢壩到洪水沖入居民區,中間有整整70分鐘,足夠讓大部分居民緊急逃離以減低傷亡,但卻沒有發出過任何有效警報。國民黨執政的花蓮縣政府轉而抱怨中央疏散通報不周,但就算沒任何通報,潰壩勢必帶來的巨災是眾所皆知。國民黨官員早知洪災威脅,沒在聚落上游監控、做好最大準備(包括疏散行動不便者和重聽老人),卻僥倖聽信中央對洪災「無立即潰堤危險」的低估。

    民進黨政府的人禍沒有更少,實際上,堰塞湖在7月21日就因薇帕颱風而形成,因樺加莎颱風強降雨導致潰壩,9月23日就有約6,800萬噸泥水傾瀉至聚落地區。中央政府自稱都在監控,找專家背書無法拆壩,只能加強疏散。若真如此,民進黨也早知國民黨和自己一樣腐敗,卻閉眼將疏散任務全丟給地方政府,他們也是這場災難的共犯。

    災後爆出民進黨內部群組中,立委王定宇提議將責任推卸給地方政府:「建議透過媒體、第三方釋出澄清且具殺傷力消息,以利友軍、本黨委員和政務人員接著反擊。」藍營立委傅崐萁則假裝為民發聲,批評民進黨沒有善用預算治水。危機到來時藍綠都暴露了自己無能,第一時間尋求推卸互罵,讓更多民眾對兩方皆感到憤怒失望。這兩陣營都傾心於利用這場危機,以此作為他們進行反動政治權鬥的工具。

    這種失望轉化成了災後的9月27日至29日連假期間,累計已有至少10萬名來自全國的「鏟子超人」志工主動前往災區協助清淤復原,其中包括結隊的移工。儘管有倉促集結的志工,但現場人力與物資未得到善用,反而現場物資堆積、志工一度無所適從,政府甚至阻撓食物捐贈。基層民眾的無私行動與本能令人欽佩;還需要的則是民主組織。

    群眾的憤概還必須轉化為建設獨立於所有親資本主義政黨的建設工人政治力量,即工人政黨,透過爭取對經濟的民主控制,阻止更多名為天災的人禍,這是結束氣候破壞的唯一途徑。因為從去年台灣南部洪災、近期美濃盜採河砂,到長年花蓮亞泥炸山,是從中央到地方、從藍到綠的劣跡,這源自他們都親資且將基層勞動群眾視為草芥的官僚本質。

    在台灣,前十大碳排放企業就佔了全國總排放量的40%,富豪與官僚獨裁地控制著這些產業而躋身世界碳排共業,並給台灣和全球勞動群眾帶來暖化和空前劇烈的颱風,如氣象學家梁榮武指出,由於全球平均氣溫上升,熱帶氣旋因海水變暖吸取更多能量,使超強颱風和降雨比例將會比過去和現在更多。這些災難由資本主義追逐利潤的破壞性制度所引發,而且未來只會變得更加嚴重。

    根據世銀報告,2050年全球將有超過2億人因氣候變遷被迫離開家園,花蓮許多災民農田被淹沒、房屋被掩,是基層勞動群眾承受最嚴重災害代價的活生例證。

    政府給農戶的農貸免利只有一年,給災民的房租補貼最多也只有1年每月1萬8,000元,而這些錢杯水車薪。政府對災民如此吝嗇,卻對財團十分慷慨:銀行家繼續利用群眾對災害和意外的恐懼兜售保單,建商屋主能輕易驅逐因天災巨變或經濟海嘯陷入貧困的租戶。

    由於在資本主義的條件下,災民就像所有台灣基層民眾一樣,迫遷往往意味著失去工作生計,以及在長照等公共資源匱乏的條件下極度仰賴的社區互助網絡,這使得居民更不信任並反抗政府以「安置」之名將他們從滿目瘡痍的家園中趕出來。

    一個真正支持災民的方案,需要由公帑全額並加大投資,支持安置住宅、食物、長照、醫療(包含心理支持)和所有生活所需,這些資源不應以刪減其他公共支出為代價,而必須建立在控制大財團、空置房產與億萬富豪腐敗財富,作為今後的災救基金。在這樣的基礎上,原漢基層居民能夠透過集體的民主討論,確保原住民族在災後可能更加依賴的部落自治權,並決定如何重建社區。

    資本主義及其政府不會記取教訓,工人階級必須獨立於資方和政府,跨產業組織防災委員會,踐行徵用資方和政府資源以保障勞工與民眾安全的民主權利;青年、工人與原住民需要並發起氣候罷工,要求民主公有化能源、建築、銀行等關鍵產業,以治理山洪與加強防災設施、推動綠色轉型,阻止資本逐利無盡碳排,以民主社會主義挽救被資本主義災害籠罩的地球。

    組織起來,共同行動,為社會主義而鬥爭!

    最新消息

    同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