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7日
More

    沸騰的初冬

    有史以來最熱的十一月

    HK pollution

    裘青 社會主義行動

    剛剛過去的十一月被稱為有史以來最熱的十一月,根據天文台相關資料,十一月的平均溫度為24度,比正常水平高出2.2度。一般而言,十一月的正常日間平均最高氣溫為24.1度,可怕的是,過去整個十一月似乎連最低氣溫也沒比24.1度低多少。種種跡象顯示,全球暖化問題在今年全球各地──包括香港--都將來一次充分的「火力展示」。

    暖冬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於聖嬰現象的影響令南中國海水溫異常的高,同時北方的冬季高壓減弱,未能將冷空氣自北推往香港。然而更令人憂心的是全球暖化對香港最直接的影響,第一是令七八月的日子熱上加熱,上世紀香港的平均氣溫上升了1.2度,是全球平均上升幅度的兩倍。此外,更可能包括海平面上升最終令香港「陸沉」。這絕非是危言聳聽杞人憂天,假如全球平均氣溫上升4度,海平面就會上升9米,足以淹沒港島北岸及九龍等市區。而現時的巴黎氣候峰會上,僅僅討論如何將氣溫升幅控制在2度以內都已經令各大國互相傾軋扯皮了。

    對於氣候環保問題,香港政府與世界各地的資產階級政府一樣,熱中於將責任推到個人層面,千方百計要把包括你我在內我的個人塑造成環境問題的元凶──比方說政府的宣傳廣告上一直強調叫你節約用電,叫你「惜食」,鼓吹所謂低碳綠色的個人生活方式。社會主義者一直強調,個人自發的環保自律生活固然值得鼓勵和稱道,但起決定性作用的始終是政府的政策和經濟運作的模式。舉例而言,香港政府鼓勵個人節約用電無可厚非,但過去到現在都沒有老老實實的指出家用電量只佔全港用電量的25%,工商業用電量則佔了超過70%!這就意味著在個人層面而言,那怕全港市民下班回家之後茹毛飲血一點電都不用,最多也就只有「節約」掉25%的用電量,真正「大宗」的用電量卻是雷打不動穩如泰山。電力公司對商業用戶「用電愈多電費愈少」這種鼓勵浪費的荒謬設定也是在各方聲討圍剿下近年才予以取消。

    根據樂施會的資料顯示,香港的人均碳排放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兩倍,如果將城市排碳及入口運輸計算在內,香港人均排碳量是世界第二,僅次於盧森堡。而電力公司──尤其是中電--更一直借環保減排為名大加電費,而其減排方案亦不外是增加石油或天然氣,甚至是核電廠的發電比例而已,實際上能有多「環保」?此外一直為外界所忽視的一個嚴重排放污染的區域--船舶燃料排放問題從來都未有得到重視,香港作為世界最高吞吐量的貨運港口之一,港口和外海都吸納了大量的貨輪,當中不乏數十萬噸級的巨型遠洋貨輪。這些貨輪上那超大功率的引擎發動機基本上只能採用最粗糙的柴油,其排放量可想而知,而政府對此卻是放任自流。

    另一方面,香港的城市設計過於擠迫,市內缺乏公園廣場等散熱空間形成的熱島效應亦加劇的全球暖化對香港市內的影響。特別是中區至中西區一帶林立的商業大廈玻璃外牆,加上狹窄得令人窒息的街道(街道上還堆滿了汽車!),陽光和熱輻射在大廈外牆來回照射,幾乎就是一個巨型溫室了。針對這一狀況,各團體提出將德輔道中劃為行人專區,只讓電車從中貫通而行,這個令不少人眼前一亮的方案,政府卻表現出一副意興闌珊的冷漠態度。沸騰的初冬,反而更令不少人懷念起去年無車駛過的佔領日子。

    當然,我們很清楚這是一個全球性的危機,涉及的是一個國際層面的議題,香港也只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修小補改善一下城市環境,召開過二十多次的氣候峰會,在各國各懷鬼胎的小算盤之下再召開二十次也不會得出甚麼實質成果。唯有將全球跨國的能源公司乃至所有大企業收歸公有,置於民主管理底下,才可以以再生潔淨能源取代石化燃料及核能,大力發展廉價的公共運輸系統,民主理性規劃城市設計。唯利是圖的資本主義一天不倒,未來的世界都不會好。

    組織起來,共同行動,為社會主義而鬥爭!

    最新消息

    同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