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的初冬

有史以来最热的十一月

HK pollution

裘青 社会主义行动

刚刚过去的十一月被称为有史以来最热的十一月,根据天文台相关资料,十一月的平均温度为24度,比正常水平高出2.2度。一般而言,十一月的正常日间平均最高气温为24.1度,可怕的是,过去整个十一月似乎连最低气温也没比24.1度低多少。种种迹象显示,全球暖化问题在今年全球各地──包括香港--都将来一次充分的「火力展示」。

暖冬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於圣婴现象的影响令南中国海水温异常的高,同时北方的冬季高压减弱,未能将冷空气自北推往香港。然而更令人忧心的是全球暖化对香港最直接的影响,第一是令七八月的日子热上加热,上世纪香港的平均气温上升了1.2度,是全球平均上升幅度的两倍。此外,更可能包括海平面上升最终令香港「陆沉」。这绝非是危言耸听杞人忧天,假如全球平均气温上升4度,海平面就会上升9米,足以淹没港岛北岸及九龙等市区。而现时的巴黎气候峰会上,仅仅讨论如何将气温升幅控制在2度以内都已经令各大国互相倾轧扯皮了。

对於气候环保问题,香港政府与世界各地的资产阶级政府一样,热中於将责任推到个人层面,千方百计要把包括你我在内我的个人塑造成环境问题的元凶──比方说政府的宣传广告上一直强调叫你节约用电,叫你「惜食」,鼓吹所谓低碳绿色的个人生活方式。社会主义者一直强调,个人自发的环保自律生活固然值得鼓励和称道,但起决定性作用的始终是政府的政策和经济运作的模式。举例而言,香港政府鼓励个人节约用电无可厚非,但过去到现在都没有老老实实的指出家用电量只占全港用电量的25%,工商业用电量则占了超过70%!这就意味着在个人层面而言,那怕全港市民下班回家之後茹毛饮血一点电都不用,最多也就只有「节约」掉25%的用电量,真正「大宗」的用电量却是雷打不动稳如泰山。电力公司对商业用户「用电愈多电费愈少」这种鼓励浪费的荒谬设定也是在各方声讨围剿下近年才予以取消。

根据乐施会的资料显示,香港的人均碳排放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如果将城市排碳及入口运输计算在内,香港人均排碳量是世界第二,仅次於卢森堡。而电力公司──尤其是中电--更一直借环保减排为名大加电费,而其减排方案亦不外是增加石油或天然气,甚至是核电厂的发电比例而已,实际上能有多「环保」?此外一直为外界所忽视的一个严重排放污染的区域--船舶燃料排放问题从来都未有得到重视,香港作为世界最高吞吐量的货运港口之一,港口和外海都吸纳了大量的货轮,当中不乏数十万吨级的巨型远洋货轮。这些货轮上那超大功率的引擎发动机基本上只能采用最粗糙的柴油,其排放量可想而知,而政府对此却是放任自流。

另一方面,香港的城市设计过於挤迫,市内缺乏公园广场等散热空间形成的热岛效应亦加剧的全球暖化对香港市内的影响。特别是中区至中西区一带林立的商业大厦玻璃外墙,加上狭窄得令人窒息的街道(街道上还堆满了汽车!),阳光和热辐射在大厦外墙来回照射,几乎就是一个巨型温室了。针对这一状况,各团体提出将德辅道中划为行人专区,只让电车从中贯通而行,这个令不少人眼前一亮的方案,政府却表现出一副意兴阑珊的冷漠态度。沸腾的初冬,反而更令不少人怀念起去年无车驶过的占领日子。

当然,我们很清楚这是一个全球性的危机,涉及的是一个国际层面的议题,香港也只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修小补改善一下城市环境,召开过二十多次的气候峰会,在各国各怀鬼胎的小算盘之下再召开二十次也不会得出甚麽实质成果。唯有将全球跨国的能源公司乃至所有大企业收归公有,置於民主管理底下,才可以以再生洁净能源取代石化燃料及核能,大力发展廉价的公共运输系统,民主理性规划城市设计。唯利是图的资本主义一天不倒,未来的世界都不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