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7日
More

    中國網路亞文化之一:「膜蛤文化」

    在資訊封閉、禁止抗議的中國裡,這種網上文化是中共政權危機的另一個指標

    熾魂   中國勞工論壇

    「膜蛤文化」是一種中國內地的網絡亞文化。這種網絡文化產生於江澤民2000年10月27日時訪問香港的新聞報道視頻,視頻中江澤民在記者張寶華提出「中共是否欽定董建華為香港特首」這一問題後大發雷霆。而中國內地的一些網友在該視頻發布後,開始對江澤民在視頻中的一些言行進行模仿和惡搞,他們將江澤民戲稱為「蛤蟆」(江澤民的外貌特征)、「 長者」(江澤民在該視頻中自稱長者), 自稱為「蛤絲」(蛤蟆的粉絲),經過不斷發展,目前「膜蛤文化」已然成為了一種非常獨特的中國內地網絡文化體系。

    膜蛤文化最初是一種小眾的網絡文化,通常是「蛤絲」們用以表達對江及中共政權的嘲諷和戲謔的一種方式。由於涉及國家領導人和政治敏感問題,「膜蛤文化」及其相關詞彙在中國內地的網站內是被禁止的,中共官方也不承認「膜蛤文化」的存在。盡管如此,「膜蛤文化」並沒有因此而斷絕或消失,而是在「蛤絲」們使用各種隱晦的表達以及在海外網絡上的發展中日益壯大。

    在習近平當政以後,習近平日益鼓吹的個人崇拜以及對民主和言論自由的打壓,使膜蛤文化的含義從對江的嘲笑轉變為對日漸專制的習政權的抗議。蛤絲們稱習近平為「包子」(映射習近平吃包子事件),怒斥其「禁評」。另一方面,在習上台之後,江時代的一些相對「開明」政策也被習近平更加專制的政策襯托出來, 部分蛤絲也打出「反包復蛤」的旗號,希望回到江時代那種相較於現在來說言論管制和政治壓力都較為寬松的社會環境。當然,社會主義者不會寄望任何一派的獨裁者進行改革,但網上這種輿論反映了愈來愈多群眾對習近平深感憤怒。

    在中國內地的網絡環境中,不可能進行系統的統計,但是從中國內地的各大網絡平台的「膜蛤文化」使用者的出現頻率來看,可以看出蛤絲群體的擴大以及膜蛤文化的泛化;同時網絡平台對「膜蛤」言論的打壓力度也空前加強,也可以反映出相關言論的增多和群體的擴大化。膜蛤文化的泛化和蛤絲群體的擴大化,一方面隱晦地表達出很多中國內地網民對中共和習政權專制的不滿和對民主自由的訴求,也體現出習對言論自由的空前壓制。在資訊封閉、禁止抗議的中國裡,這種網上文化體現了中共政權危機的另一個指標。社會主義者支持完全的言論自由,反對任何形式的政治審查。

    組織起來,共同行動,為社會主義而鬥爭!

    最新消息

    同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