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3日
More

    新冷戰:烏克蘭衝突何去何從?

    俄羅斯承認烏克蘭兩個爭議地區——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為獨立國家。俄軍將充當「維和人員」。這標誌著又一極其危險的時期,甚至最終可能爆發二戰以來最嚴重的歐洲戰爭。

    社會主義替代(ISA俄羅斯)報導

    (注:本文首次刊登於2022年2月22日)

    俄羅斯總統普京已經宣布,俄羅斯將承認烏克蘭兩個爭議地區——頓涅茨克(Donetsk)和盧甘斯克(Luhansk)——為獨立國家​​​​​​​。俄軍將充當「維和人員」。這標誌著又一極其危險的時期,甚至最終可能爆發二戰以來最嚴重的歐洲戰爭。

    3個多月來,戰爭販子們一直在煽動對於戰爭的歇斯底里。西方列強宣布,當地時間2月16日凌晨3點,俄羅斯將開始佔領烏克蘭。隨著最後期限的臨近,戰爭販子叫嚷得越來越大聲,烏克蘭內部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恐慌。烏克蘭政府宣布動員軍隊和預備役人員。該國航空公司暫停航班,而那些仍然能訂到的座位則是價格飆漲到先前的5倍——畢竟,戰爭對某些人來說總是有利可圖的!40國宣布,他們正在從基輔撤離外交人員家屬——其中一些撤離到烏克蘭西部城市利維夫(Lviv)。他們動用了20架包機,讓貴賓、寡頭及其家人撤離,同時軍事援助與設備湧入烏克蘭。

    同時,要求當地民眾「不要恐慌」!

    隨著最後期限的過去,一份俄羅斯報紙虛偽地評論說「戰爭推遲」。許多烏克蘭人在週三醒來時無疑鬆了一口氣。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Maria Zakharova)稱美國某些官員聲稱俄羅斯即將入侵烏克蘭的說法「可恥」。她要求媒體提供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時間表,以便她可以安排休假。克里姆林宮於2月16日發表講話,稱其已經戰勝了「全世界的焦慮,這絕對是一場史無前例的挑起和煽動歐洲緊張局勢的宣傳活動​​​​​​​」。

    緊張局勢仍在繼續激化。白宮聲稱入侵烏克蘭迫在眉睫。英國首相約翰遜表示克里姆林宮將佔領整個國家,英國外交大臣卓慧思(Liz Truss​​​​​​​)則談到俄羅斯準備控制東歐。

    克里姆林宮反駁了這些說法,否認他們有入侵計劃。俄羅斯國防部發布視像,顯示該國部隊和裝備返回軍營。但是,駐白羅斯的俄軍並沒有撤返以進行所謂「聯合軍演」,而是宣布繼續駐紥在白羅斯。俄方在週末為測試高超音速彈道導彈而進行的新一次戰爭演習,繼續引起譁然。

    烏克蘭東部衝突升溫

    更多令人擔憂的跡象在週末浮現。週五上午,基輔控制區和爭議地區的烏克蘭東部兩個共和國——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DNR/LNR)之間的邊界開始出現炮火交火。正如當地居民所言,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因為戰爭已經持續了8年、超過1.4萬人喪生(但喪生人數已經是有了急劇增加)。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觀察員報告說,交火在30多個地點發生。當天晚些時候,屬於頓涅茨克警察局長的吉普車在他的辦公室外被炸毀,然而一位當地居民評論道,他從未見過如此高級別的官員開如此便宜的汽車。

    週一,俄羅斯安全委員會舉行了一場明顯有劇本的電視會議。一位接一位高層人士呼籲承認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這兩個有爭議的共和國。當總檢察長說他支持呼籲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共和國加入俄羅斯聯邦時,他被普京糾正。普京說沒有討論過(併入俄羅斯)這件事:我們只是在討論承認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為獨立國家。

    晚上晚些時候,普京出現在電視上「向全國發表講話」。在能扯回9世紀的半小時歷史追溯中,他解釋說烏克蘭自古以來是俄羅斯的一部分。在演講的重要部分,他攻擊了列寧和布爾什維克,他說,他們「現代烏克蘭完全是由俄羅斯,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布爾什維克共產主義俄羅斯創造的……列寧和他的同伙以一種對俄羅斯本身非常殘酷的方式,做到了這一點——通過分離、疏遠俄羅斯自己的歷史領土的一部分​​​​​​​」。然而,用普京的話來講,史太林「在『​​​​​​​偉大的衛國戰爭』​​​​​​​(二戰)前後將其重新統一回蘇聯……」普京繼續其講話的時候,表示自己支持俄國革命後史太林主義對民族問題的態度——當時,史太林主張建立的俄羅斯社會主義聯邦,讓烏克蘭從屬於俄羅斯,與列寧主張烏克蘭與俄羅斯地位平等的基礎上組建蘇聯的做法截然相反。

    普京接著描述了席捲烏克蘭的腐敗浪潮、民主缺失,以及他所謂的2014年的受西方支持的政變。他批評道,當權者組織騷擾行動、對於反對這些「違憲行動」的人實施真正的恐怖措施。政治人物、記者、社運人士受到嘲笑和公開羞辱。烏克蘭城市遭到一波大屠殺和暴力襲擊,一系列公開且兇手未受懲罰的謀殺案。許多閱聽此演講的人們會懷疑他是否在說俄羅斯自己!

    最後,普京宣布俄羅斯現在將正式承認頓涅茨克與盧甘斯克的獨立國家地位和主權。俄軍收到命令,要作為「維和人員」進入這兩個共和國。據報導,俄羅斯坦克已經在幾小時內抵達頓涅茨克。

    這一舉動極其危險。一位「美國高級外交官員」昨天表示,「俄軍進入頓巴斯(Donbass)地區不是新鮮事」。但這想法非常天真。很明顯,「獨立共和國」的邊界將是發生衝突的地點。

    頓涅茨克與盧甘斯克​​​​​​​共和國都沒有佔據整個前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地區——這兩個地區的相當部分仍在基輔控制之下,以頓涅茨克為例:該地區400萬人口當中超過40%,和該地區的2/3面積仍在基輔控制下。「俄共」黨籍的俄羅斯國家杜馬資深議員卡拉什尼柯夫(Leonid Kalashnikov)呼籲俄軍接管整個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如果「維和人員」的作用是在當前前線與烏克蘭軍隊對抗,以接管整個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那麼戰爭急劇升級、走向失控的危險是很現實存在的。

    外交手段還有希望嗎?

    在周末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之後,外交談判可能會繼續,但現在幾乎可以肯定為時已晚,無法帶來任何影響。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對普京的第一反應是表示失望,但希望談判能夠繼續。

    在慕尼黑會議期間,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對西方的不作為深感不滿。美國從一開始就嘗試與歐盟建立統一戰線來對抗俄羅斯。這個統一戰線必須克服的是,德國對制裁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威脅的牴觸。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會議上發表講話,讚揚德國綠黨籍外交部長貝伯克(Annalena Baerbock​​​​​​​)以協調​​、互補的方式行事,而朔爾茨承諾德國需要「能飛的飛機、能出海的船隻、為他們的危險任務配備最佳裝備的士兵——這些都是像我們這樣規模的國家,一個在歐洲承擔著非常特殊責任的國家,必須能夠負擔得起的東西。這也歸功於我們在北約的盟友。」但在英國駐愛爾蘭大使約翰斯頓(Paul Johnston)這類人就烏克蘭局勢的嗜血演講背後,澤連斯基要求對俄羅斯啟動「預防性制裁」的呼籲則被無視。

    焦點隨後轉移到馬克龍身上。在慕尼黑會議期間,他宣布他得到了普京的「個人保證」。當然,已經不是第一次像這樣的慕尼黑會議了,1938年英國前首相張伯倫在與希特拉會面後也獲得了他的個人保證。英國國防部長談到「空氣中瀰漫著慕尼黑的味道」,暗示這次會議結果重演了二戰前的「綏靖政策」。至少馬克龍沒有像張伯倫那樣,揮舞著簽署的和平協定説事。儘管如此,預計下一階段將是回歸「諾曼第模式」——法國、德國、烏克蘭和俄羅斯就「明斯克2號」停火決議的實施、以及頓涅茨克與盧甘斯克這兩個​​​​​​​共和國​​​​​​​的地位進行談判。如果現在有一點點達成外交協議的可能性,他們也將根據這些問題去談。

    達成協議遠非易事。哪怕俄羅斯不會進一步侵占烏克蘭,俄羅斯也將利用對這兩個共和國的實質佔領,對基輔施加巨大壓力。然而,澤連斯基將承受不得讓步的巨大壓力。但頓涅茨克與盧甘斯克這兩個​​​​​​​共和國​​​​​​​的存在將阻止烏克蘭加入北約或歐盟,不能確保自己邊界安全的狀態是不能接受的。

    烏克蘭東部的苦難

    居住在頓涅茨克與盧甘斯克這兩個​​​​​​​共和國​​​​​​​的人們,目前首當其沖地面臨危機。上週末,親俄軍方領導人宣布動員他們的國防軍,並將婦女、兒童和老人疏散到俄羅斯。成千上萬的人在一夜之間撤離,但被丟在攝氏零度以下的破舊公共汽車上睡覺。許多人覺得他們在恐慌驅使下不必要地逃離——一位母親講述道,她是如何被遊說帶著孩子逃離的,甚至沒時間告訴她的丈夫。

    與此同時,虛偽的俄羅斯政客們與現實脫節。當俄羅斯電視台報導,從烏克蘭東部哭泣的逃難孩童和祖母們抵達俄羅斯時,國家杜馬議員提議把他們安置在死於新冠病毒的人居住過的公寓裡。其他人建議犧牲國家僱員第13個月的工資(即用以補足低水平工資的年終獎金)來作為這些安置工作的費用。從重病中康復的病人被轉出醫院,學生宿舍被改以接收難民。

    來自頓涅茨克與盧甘斯克這兩個​​​​​​​共和國​​​​​​​內部的許多報告表明,人們對當地政府深感不信任。匿名接受媒體採訪的人說,這些交火被誇大了;他們抱怨他們不能用電話公開發表意見,因為他們知道他們正在被監聽。正如一位評論人士所指:「富人、商人、銀行家和土匪——他們都在 2014年撤離了」。其他人則談論到政客們挑起的戰爭。

    烏克蘭普通民眾的利益被犧牲

    烏克蘭可能會在未來數月甚至數年蒙受局勢變化帶來的嚴重損失。外企一直在撤離,由於戰爭熱潮的加劇,已經有150億美元資本流走,這一數字遠蓋過美國和歐盟在過去一週承諾的約20億美元的財政援助。

    澤連斯基本週末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的講話反映了這一點。他談到烏克蘭是「歐洲的盾牌」,但也指責北約和歐盟自2014年以來都拒絕接受烏克蘭加入它們。他警告道,《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1994年烏克蘭放棄核武器庫存以換取安全保障的協議)使得烏克蘭既沒有武器、也沒有安全。這時,澤連斯基說「我們將不履行我們的義務」。他接著說:「如果我們每天都被告知明天會爆發戰爭,那麼除了恐慌之外,這個國家還會有什麼?我們的經濟會變成什麼樣子?你告訴我們:進行改革、改善治理、打擊腐敗——然後我們會援助你。但是在我們的邊界上,有15萬名俄軍士兵駐紮。或許你們應該在要求我們做些什麼之前,先為我們做點什麼?」

    新冷戰

    當前形勢是世界各國日益分化、在中美帝國主義利益之間重組聯盟的其中一個進程。北約一直在加強其在東歐的軍事實力,現在於波蘭、羅馬尼亞和三個與前蘇聯接壤的波羅的海國家(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設有軍事基地。1.2萬的北約駐軍為這些國家25萬當地兵力提供支持。自2016年以來,美國國防部向烏克蘭提供了折合16.5億美元的軍事援助,而英國自2020年以來向烏克蘭提供了折合17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加拿大、法國和土耳其等其他北約大國以及波羅的海國家也提供了援助(儘管援助規模小得多)。在當前的緊張局勢中,北約迅速向烏克蘭及其鄰國派遣了更多的部隊和設備。在聲稱中國是「美國的最大競爭者」、俄羅斯是「帶給美國最大威脅的國家​​​​​​​」的情況下,這正正是拜登政府強硬路線的結果。

    拜登嘗試說服德、法兩國接受建立「統一戰線」這個與他們利益相違背的決定。尤其是,如果真的全面開戰,經濟危機和大規模難民潮將會來臨。德國依賴俄羅斯的能源供應(尤其是天然氣),此時制裁將造成能源短缺和歐盟消費價格的大幅上漲。這也是美國一直在推動歐盟實現能源供應多元化的原因之一——讓歐盟不那麼在能源上依賴俄羅斯。德國被迫收回對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的支持,而北溪2號管道在投入服務前尚待德國監管機構​​​​​​​的最終認證。

    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出人意料地撤回了對東地中海天然氣管道工程的支持,因為東地中海管道原本可以將能源從以色列和中東直接輸送到歐洲。這樣做似乎是為了安撫土耳其,因為埃爾多安在這場危機中公開支持烏克蘭,並提供了將武器暗地轉運到基輔的管道。一家製造土耳其無人機的工廠已經在基輔建成。

    幾週來一直在警告俄羅斯要入侵烏克蘭,白宮加倍下注,指控俄方「假旗行動」為入侵烏克蘭鋪路。克里姆林宮的軍事戰略包括發動「混合戰爭」——綜合使用電子戰、可隨時與之切割的僱傭軍、政治介入和挑釁行動。這並非單一案例。美、英、法等帝國主義勢力早就採用過這種方法。然而,它們暗中使用這種方法,使得分析誰在何時何地做了什麼很難辦到。西方的戰爭販子和俄羅斯的網絡戰的危險結合,打造出一種很快就會失控的局面。

    俄羅斯帝國主義

    在過去10年裡,克里姆林宮的政策也變得更加強硬。當局現在抱怨北約在東歐的擴張時,卻忘記了在普京執政的第一個10年裡曾與北約「合作」,甚至允許他們使用俄羅斯的空軍基地作為前往阿富汗的中轉地。普京首次當選總統時,甚至談到俄羅斯加入北約的可能性!到2019年,俄羅斯卻變成與北約直接競爭。在鞏固了其在敘利亞和中非的全球地位後,俄羅斯增強了其在白羅斯和哈薩克的影響力。美帝國主義最擔心的是中俄合作在加強。在北京冬奧會上,習近平和普京簽署了一項新協議,俄羅斯會增加對中國的能源供應,以換取共同反對那些新的「顏色革命」。

    能夠反映克里姆林宮現在做出決定時的氣氛的,是普京長桌會談的照片,首先是與馬克龍、然後是與坐在更長的桌子的一端的外交部長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和國防部長紹伊古(Sergey Shoigu​​​​​​​)的照片!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普京一直與世隔絕,而他收到的建議越來越不持平。拉夫羅夫在會議期間負責了與馬克龍等人的討論。拉夫羅夫評論道,儘管在俄羅斯的主要訴求(包括北約撤退到1997年的範圍)上沒有任何進展,但在其他領域有一些有趣的發展。拉夫羅夫表示仍有外交上的空間,但如果普京願意,他應該進而承認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這兩個共和國的獨立地位和主權。

    在立場反動的「共產黨」的倡議下,國家杜馬通過了承認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這兩個共和國的正式決定。雖然許多執政黨代表投票支持該決議,但克里姆林宮的立場是表示注意到這一決定,聲稱杜馬代表正在反映民意,並將何時簽署該提案的決定權交給普京,外交部還表示反對立即承認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這兩個共和國。

    儘管普京政權是威權主義的,它仍須考慮俄羅斯人民是否會接受對烏克蘭發起戰爭。2022年不是2014年,當時俄羅斯將克里米亞併入本國領土觸發​​​​​​​了大規模的愛國浪潮。大多數俄羅斯人民沒有對烏克蘭開戰的心,而是正在努力應對生活水平的惡化、通貨膨脹的加劇以及在疫情期間逾百萬的「超額死亡」。對政府所講的每一件事的不信任感正在加劇。有報導稱,即使在軍隊和特種部隊內部,也有反對全面入侵的聲音。

    普京可能很高興他得到了北京的支持,但如果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耗盡了經濟資源,他很可能不得不請求習近平為他保駕護航。

    社會主義者對烏克蘭問題的立場

    這種情況印證了我們30年前所言,當蘇聯解體時:這一地區的經濟、民族和民主權利都不會隨著資本主義的恢復而得到保護。

    社會主義者不應該在各帝國主義列強之間選邊站。我們要做的不是支持俄方的說法——烏克蘭軍隊先進行的砲擊,或支持基輔(背後是白宮支持)的說法——位於具爭議的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這兩個共和國的勢力要為事態負責、並這兩個共和國都是俄方為合理化入侵而實施的「假旗行動」。也有可能襲擊不是由克里姆林宮批准的,而是由兩個共和國的反動領導人為了推動俄羅斯介入而策劃的。

    但重要的是,烏克蘭有權成為一個獨立國家。國際社會主義道路(ISA)無條件地支持這一權利。一切帝國主義軍隊,無論是來自俄羅斯還是北約,都應該立即從烏克蘭和東歐撤出。為了緩解緊張局勢,目前沿邊界的俄軍應返回軍營。

    自蘇聯解體、烏克蘭獨立以來,該國統治精英和支持他們的寡頭讓烏克蘭捲入了全球經濟大國之間的衝突。國家、銀行和大公司的自然資源應該從寡頭和跨國公司手中奪走、公有化,並置於工人民主控制之下。

    同時,烏克蘭必須尊重本國少數民族和地區的權利。應該記住,正是烏克蘭親歐盟示威運動後的政府試圖限制使用俄語的權利,以及部分民眾對極右勢力增長的恐懼,造成現在為俄方所利用的不滿情緒。語言權利應得到尊重。如果一個少數民族或地區想要自治,甚至想要獨立,他們應該有權實現這些。但是,任何決定都必須在沒有任何軍事干預的情況下,在由當地民眾控制的民主投票中做出。

    我們不能信任任一方帝國主義列強。西方在伊拉克、敘利亞、塞爾維亞、利比亞和其他地方一再向我們展示,他們並不捍衛民主和主權。他們捍衛的是他們所代表的資產階級的利益。俄羅斯當然也不是他們宣稱的「斯拉夫」人民守護者——當局對本國俄羅斯人民的壓迫本身就證明了這一點。俄羅斯國家機器採取行動支持俄羅斯寡頭的利益,這一點和像西方完全一樣。他們的「維和部隊」在烏克蘭不是為了「維護和平」,而是為了捍衛俄羅斯統治精英的經濟和政治利益。

    社會主義者需要大聲呼籲,發起大規模的反戰、反帝國主義運動。因為許多反對帝國主義攻擊伊拉克等國的人們現在存在意見分歧,這大概不是最容易的任務。有人支持俄羅斯和中國,反對美帝國主義;有人反對俄羅斯的侵略,全力支持烏克蘭及其帝國主義支持者。

    但是,作為社會主義者,我們不能支持這個或那個帝國主義列強,因為他們為烏克蘭的命運爭吵不休。烏克蘭不能指望西方或俄羅斯首都的統治精英來保證其作為一個獨立國家、不受外界干預的命運。只有在各國採取反對戰爭販子的工人階級團結鬥爭,才能打造烏克蘭的真正獨立。

    烏克蘭工人階級應在此發揮重要作用。如果他們組織的行動,是為了保衛家園和工作免受戰事影響,如果他們動員烏克蘭全體工人、不分民族或語言的聯合鬥爭,確保鬥爭不會被轉移到民族主義或親資本主義的路線上,這樣一個運動可以成為一個號召俄羅斯、歐洲、美國的工人共同團結的強大運動。以這種方式團結起來,工人階級和青年可以結束戰爭的夢魘,保障自決權,為新的民主社會主義社會開闢道路。

    組織起來,共同行動,為社會主義而鬥爭!

    最新消息

    同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