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6日
More

    馬克思主義與民族問題:列寧思想持續至今的現實意義

    列寧的思想團結了各國工人,共同對抗資本主義與帝國主義

    社會主義替代(ISA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

    列寧對社會主義思想的眾多貢獻之一,便是闡明了馬克思主義者對所謂「民族問題」的態度——這是一個歷史悠久的馬克思主義術語,指的是資本主義制度下尚未解決的民族爭端和訴求。

    在帝國主義時代陷入深刻危機、一戰屠殺迫在眉睫的爆炸性事件中,列寧以清晰的思路撥開迷霧。用他的話來說,民族解放事業,即「爭取民族自決權」,而他明確指出,這是馬克思主義者應該全心全意為之奮鬥的事業。

    1917年,在沙皇俄國的「各族人民的監獄」中領導了全球第一次成功的社會主義革命。這是列寧最偉大的成就,而他的這一思想對此而言至關重要。

    正如列寧的其他思想一樣,這些思想在一個多世紀後依然具有驚人的持久現實意義。 2025年,全球最重要的國際鬥爭,依舊是為了同一個目標——擺脫民族壓迫的解放,尤其是巴勒斯坦人民的解放。

    遠在中東之外,「民族問題」是許多事件的核心,涵蓋發生在烏克蘭的帝國主義戰爭、印巴歷史性衝突、非洲內戰以及圍繞台灣的緊張局勢。因此,至關重要的是,檢視社會主義者如何看待這個問題,以及它與我們在更廣泛的世界帝國主義衝突與危機情勢下的任務有何關聯。

    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的遺產

    資本主義制度本身就充滿矛盾。此外,它的發展極不平衡,最初起源於少數幾個歐洲核心國家,然後擴展到世界其他地區(通常是通過武力進行)。

    資本主義其中一項主要歷史使命,就是在推翻舊封建政權的任何地方,都建立民族國家:一個中央集權的領土與政治單位,以允許發展大規模生產、分配與交換。

    即使是第一批「發達」資本主義民族國家(如英國、法國)也是以笨拙的方式建立的,新統治階級將他們的思想強加給社會其他成員,未能形成真正的民族、文化同質性。

    作為印證,我們可以看到,在歐洲曾經強大的幾個帝國主義列強,兩個世紀之後,少數民族的訴求成為持續存在的危機與不穩定根源。只要回顧2010年代的蘇格蘭與加泰羅尼亞危機便可見一斑。

    當資本主義進入列寧所說的「最高階段」——帝國主義時,矛盾進一步加深。 「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耗盡了本國市場的極限後,開始掠奪世界其他地區,並將其瓜分為相互競爭的帝國。

    在這個過程中,歷史悠久的民族和文化被強行佔領,引發了長期的獨立鬥爭。隨著帝國主義將其統治範圍擴展到非洲、亞洲和美洲,帝國主義掠奪者人為劃出的邊界,使得形形色色的族群身處肆意劃定的新民族國家。

    此外,佔領國,尤其是英帝國主義,在其殖民地大打「分而治之」牌,以維持控制,給予社會一部分人相對特權,以實行分化,為可怕的民族、種族和教派衝突現象奠定了基礎。

    這些隱藏的危機非但沒有消失,反而在如今被稱作「新殖民世界」的大多數國家獨立後依然存在,這些國家雖然名義上獨立,但仍然受到帝國主義勢力與利益支配。

    正是這種壓迫、血腥的遺產,成為了當今全球大部分人所遭受的戰爭、苦難與痛苦的根本原因。

    正是英帝國主義播下了深度分化的種子,導致印度次大陸在脫離佔領而獨立後陷入分治,為佔領克什米爾和更廣泛的印巴衝突埋下了伏筆。

    正是英法,以及隨後的美帝國主義,為了自身利益,扶植了建立在1948年「災難日」(Nakba)恐怖之上、殺戮性質的以色列國。如今,這些勢力又全力支持許多人稱為「第二次災難日」的事件——對加沙走廊和約旦河西岸的種族滅絕式清洗。

    也正是這些列強採取的分而治之策略,為蘇丹、埃塞俄比亞、緬甸等地的內戰奠定了基礎。

    工人階級的作用

    列寧方法的本質是認識到資本家和帝國主義勢力不僅要為此負責,而且他們無力解決這個歷史問題。

    這一理解隨後由列寧最重要的思想夥伴托洛茨基進一步發展並加以理論化,形成了「不斷革命」的思想。該理論提出,只有工人階級才能在領導自身的社會主義社會轉型的過程中,解決資本主義民主革命未竟的任務。

    被壓迫國家中那些渴望成為資產階級精英的上層過於軟弱,並且依賴帝國主義,無法為國家爭取真正的獨立和發展。而帝國主義不會輕易放棄對被壓迫人民的控制,對他們的超級剝削是其獲取超額利潤的根本。

    因此,被壓迫民族的解放、以及由來已久的民族和領土爭端的解決,與推翻資本主義與帝國主義的任務息息相關。工人階級需要領導反對一切壓迫,包括民族壓迫的鬥爭。

    自決權是為了團結而不是分裂

    列寧為國際社會主義運動提出了「民族自決權」的基本口號。雖然今天看來,這個口號簡單明了,但在當時的社會主義者中,它卻是一個備受爭議的思想。

    工人階級的國際團結當然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而包括羅莎·盧森堡等偉大的社會主義領袖在內,許多人都認為列寧在這個問題上的思想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工人階級的國際團結。

    然而,列寧解釋說,承認自決權並非製造分裂,而是在鬥爭中實現真正團結的必要條件。如果一場社會主義鬥爭不保障被壓迫民族的工人階級的基本權利,那為什麼他們要參加其中呢?

    對列寧來說,承認自決權並不意味著主張或支持分裂或建立新的國界,而是主張基於自由自願聯盟的國際統一。

    俄國革命既是對列寧路線的一次檢驗,也以極為鮮明的方式證實了其重要性。列寧的綱領團結了100多個民族,共同反對帝國主義戰爭、民族壓迫與資本主義。這場多民族革命非但沒有導致區域分裂,反而促成了前所未有的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自由自願形成。

    不幸的是,列寧死後,斯大林反革命政權奪取了權力,如此的自決權慘遭踐踏。

    在組成前沙俄的100多個民族中,只有一個選擇留在新成立的蘇聯之外(即芬蘭)。此外,世界各地的工人團結起來加入他們的隊伍,尋求進行自己的革命,但由於缺乏一個擁有列寧、托洛茨基那樣綱領的布爾什維主義政黨,革命最終失敗。

    列寧方法的當代意義

    馬克思主義者並非教條主義者,儘管列寧的思想對今天來說有價值無可估量的引導作用,但這些思想不能照搬地移植到今天的現實之上。反之,我們追求的是將當中的重要元素應用於今天的鬥爭。

    下述是幾個例子,以解釋當今的社會主義者對於民族問題的立場。

    我們支持巴勒斯坦人民解放!但我們對於靠任何資本主義勢力、政府或機構實現這點,不抱以任何幻想。

    相反地,我們將我們爭取解放的策略奠基於國際工人階級鬥爭,以終結加沙種族滅絕的、停止西岸種族清洗的,並結束內塔尼亞胡在整個地區的血腥肆虐行徑。

    法國、瑞典、意大利拒絕運輸武器到以色列的碼頭工人,展示了工人行動如何能煞停戰爭機器。這展示了為自由的、社會主義的巴勒斯坦國而鬥爭的道路。

    這場運動必須包含所有起義反抗中東各地反動政權的工人階級,包括伊朗、沙特阿拉伯、埃及和其它獨裁政權。

    這場運動亦須包含在以色列反對戰爭和佔領的勞動階級群眾行動,且這場行動也須爭取社會主義變革,作為在整個區域建設自由的、基於自願的社會主義聯邦而鬥爭的一部分。

    在烏克蘭的戰爭必須結束!從帝國主義侵略中解放,實現所有少數群體的民族權利。

    我們拒絕美國和西方帝國主義的宣傳,那些宣傳稱在烏克蘭的戰爭是為了烏克蘭的民族解放。現實是,俄國殘暴的入侵,和北約為烏克蘭軍隊撐腰,都是帝國主義權力鬥爭的一環,且把烏克蘭人民當作賽局中的棋子。

    特朗普對烏克蘭的霸凌,以及他掠奪該國礦產資源的計畫,顯示了美帝國主義的利益,並沒有比普京血腥獨裁政權的利益好到哪裡去。

    只有獨立的工人階級鬥爭能為烏克蘭以自由國家存在奠定基礎。這需要建設工人階級鬥爭組織和群眾性的政黨,爭取停戰、俄軍撤出,並換掉資本主義且親帝國主義的澤連斯基政府。

    保衛烏克蘭免於帝國主義干涉的權利的同時,社會主義者也保衛烏克蘭內的民主權利和民族權利,包括俄羅斯人和韃靼人少數群體,他們應該有權決定自己免於俄國帝國主義或西方帝國主義佔領的未來。

    社會主義的蘇格蘭,作為愛爾蘭、蘇格蘭、英格蘭及威爾士社會主義聯邦的一部分。

    所謂的「聯合王國」並不允許居住其中的人民的民族自決權。不列顛國不民主地拒絕蘇格蘭獨立公投,是一個清楚的例證。

    許多在蘇格蘭的工人階級和青年渴望獨立,為的是與主導不列顛政治的反動政治菁英斷開連結,並改善他們的生活。

    我們支持社會主義的獨立蘇格蘭,以及工人階級的群眾運動,以贏得民主地決定國家未來的權利。

    但這場鬥爭也需要在政治上獨立於親資本主義的蘇格蘭民族黨,他們尋求的是創造一個新的資本主義國家。

    在愛爾蘭,英帝國主義煽動宗派分裂,並在1920年代通過分割製造出一個充滿衝突的教派主義小政權——北愛爾蘭。儘管有這數十年來珍貴的和平,但人民變得比以往更分裂。

    我們支持社會主義的愛爾蘭,但它需要是當中的人民和少數群體的權利,包含他們選擇的若是分離出去的權利,都能得到尊重。橘色(民主統一黨等主張留在聯合王國、新教徒為基礎的親英政黨)和綠色(新芬黨等反對英國統治的、天主教徒為基礎的民族主義政黨)的兩個教派主義親資本主義黨派都無法提供工人階級和青年出路。

    關鍵之處在於,社會主義者支持威爾士、蘇格蘭和愛爾蘭的自決權,但奠基於社會主義的綱領團結工人階級。

    資本主義的民族矛盾擋住了人類進步的道路,這點再清楚不過。我們的許多基本問題,尤其戰爭和氣候災難,要解決都需要國際的團結和合作,且需要的合作程度是這個制度無法提供的。

    列寧的思想曾使工人階級跨越民族團結起來,對抗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今天的我們也需要這樣做。

    組織起來,共同行動,為社會主義而鬥爭!

    最新消息

    同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