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1日
More

    siku 國際社會主義道路(台灣)

    今年7月,因不滿妻子聲請保護令,在審判庭結束後,謝姓男子開車衝撞妻子及小姑,將人撞飛、拿刀追砍及用鋁棒毆打,造成兩人死亡。類似事件也發生在另一名女子身上,曾因家暴受害而提出保護令聲請,7月29日剛聲請通過,隔天即在工作場所附近遭前男友割喉殺害。政府吝於無條件地給予保護措施,在就業、住房與托育等各方面皆無法充分受保障的條件下,受害者被迫留在危險及暴力的環境中,即便想逃離,亦無法匿名且自由地遷居,只能聲請「保護令」,但在現行制度下而這往往意味著必須待在早已曝光的生活圈中且面臨長期無人看守的困境,獨自面對暴力和死亡威脅。

    台灣自七月至九月女性遭殺害的事件一件接一件地發生,豐原車站、土城追殺、信義割頸到近期的台中砍殺,不論有無聲請保護令皆被害。即便是那麼有限的「保護令」,每年依舊有近2萬4千件的聲請,但可悲的是,萬件以上的聲請僅有六成能通過,最長保護令時效也僅有兩年。

    司法將求助者擋在門外或僅提供有限協助,這是因為司法如同警察、媒體、學校以及資本主義社會的所有機關一樣,是不民主的、並且廣泛滲透著各種反動思想,包括父權制以及厭女症,而這些思想認為,女性在制度上處於男性的控制之下乃「自然秩序」。這就是為什麼社會主義者為爭取全面民主控制而戰,並致力於將反動思想及官員從所有國家與政府機關中踢走。法院作為資本主義制度的一部份,不可能挑戰富豪既得利益來擴大目前極度匱乏庇護及社政資源,所以轉向檢討受害者和挑選誰「真正需要」。這是為何法院總給保護令及各項環節設下重重關卡,將許多求助者推回暴力深淵。

    甚至,法庭與警察在各個環節縱容暴力發生或成為加害的一員,如報案過程一再向求助者詢問是否被害屬實而非誤會、通知加害人被告且將與被害共同開庭、甚有檢察機關要求被害主動提供證據不然就消極處理等。

    主流媒體時常檢討暴力事件的受害者,如信義割頸案,媒體報導意指是因為受害者從事公關工作才導致加害者嫉妒謀殺,隱藏在事實陳述的語調背後的,是助長厭女和責備受害者文化;近期藝人江祖平勇敢揭露龔益霆性侵多名三立員工,龔益霆有資方撐腰才長期有恃無恐,現在三立卻繼續將其稱為江祖平前男友而非前副總兒子,一方面暗示性暴力只是伴侶私事,一方面也為了切割和包庇。這些都反映由億萬富豪擁有並把持的媒體浸透了厭女文化,無數類似的報導都在向社會宣告致死的暴力能在責備受害者中得到容許。

    經衛福部統計,2024年親密關係暴力近6萬3千筆,女性更是男性受害者人數的三倍。女性作為多數家暴受害者的經驗,並非家暴現象的全部:台灣無薪假總人數飆破7千人,其中製造業再創新高,資本主義製造無數家庭經濟危機,媒體亦與保守言論用所謂「男性負責賺錢養家,女生負責貌美如花」煽動傳統二元性別分工,要男性在經濟上承擔更多且壓抑各種情緒,這表現為男性自殺率是女性的1.8倍。這種性別分工為資本主義服務,鼓勵男性主宰並控制他們的家庭及女性。必須對抗家暴,這是一場政治鬥爭,是爭取女性權利、反對一切形式壓迫的更廣泛鬥爭的一部分。需要反對資本主義制度,因為這是女性受壓迫的根源。

    社會主義者積極參與鬥爭,反對親密關係中的暴力及用厭女言論包庇暴力的右翼煽動。比起當前幾乎不起作用的保護令,我們需要真正的保護措施:建設高品質、免費且充足的社宅、托育、長照、庇護及完善就業保障。我們需要一場更大、更民主、更戰鬥性的工會運動,團結所有性別勞工階級,去反對資本主義,因為這個制度創造失業、就業不穩、惡劣職場條件,並反過來助長暴力。這樣的工會也能推動勞動階級在政府、社福及所有申訴環節上組織起來,去反對剝削並要求擴充人力,進行實權的民主監督,成為受害者的後盾,對抗整個制度中責備受害者的文化,也才能建立完善且匿名的安全措施。這些訴求不可能透過親資的藍綠白來實現,因此這些鬥爭必須連結到建設工人政黨並反對資本主義,以民主社會主義來終結這個建立於性別壓迫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