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影评- 林肯(导演: 史提芬·史匹堡)

十九世纪中叶的美国内战是第二次革命,而这次粉碎了一直主导着美国政治拥有奴隶的南部种植园东主

由艾尔斯和 霍金斯撰写 (社会主义选择,工人国际委员会的美国支持者)

「林肯」是由 史匹堡执导及两位奥斯卡奖得主 丹尼尔·路易斯和 莎莉·菲主演。

这 套电影重点介绍了政府通过第十三条修正案结束南北战争。在 1864 年赢得竞选连任后,林肯趁机在即将卸任的日子内在国会会议上通过修正案。即使共和党大多数党员同意修正案,但亦不保证能通过。林肯除了需要处理内阁的反对 派外,他政党内部反对,也需要赢得一些民主党党员的支持(民主党当时为奴隶的主要政党)。这套电影清晰地显示了林肯 当时作为一个政治领袖在危机中运用了高明的政治技巧。除此之外,虽然林肯遭受抑郁症困扰的元素没有完全加入到电影中,但也试图将其人性化; 同时,电影也充分展示了林肯倾向于与士兵和内阁成员群内讲述故事和寓言来加强他的观点。

特别在一些情节当中,他和妻子 玛丽·托德·林肯(由 莎莉·菲饰演) 的交流戏和他们的11岁儿子 威利的过世悲惨剧情是最令观众感动的。这也包括了林肯的小儿子 泰德与另一名他的儿子 罗伯特·托德·林肯 之间的紧张关系。电影里,罗伯特·托德·林肯争取加入联盟军队,却遭 玛丽·托德的反对。

伟大的领袖

丹尼尔·路易斯 籍着以条不紊的方法来演戏令他成为迷人的缩影。在史匹堡的感伤和宏伟的图像构思及指导下,路易斯将其演变为林肯的精神和心灵,呈现了一个神般的身影。电影制片人选择了拍一部在有限范围内的修正案争夺战电影,毫无疑问地是在这事件中放大了林肯所扮演的角色。

在另一情节中,林肯在白宫向一位士兵提出了的一条问题,「我们是否生逢其时?」士兵便回答,「我不清楚我自己,或许你是吧。」对那些希望全面了解林肯在历史中的角色的观众来说,问题是制片人对事件的挑选没有能全面的描画林肯「生逢」的「时代」。

在 几乎大部份情节专注于华盛顿大厅的辩论下,这部电影并没有完全探索群众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如果奴隶、小农场主、工人以及其他人没有被导致1861年战争 爆发的事件(以及之后的事件)激进化,林肯将没有让他发挥领导才能的平台。若要充分认识林肯的领导素质,把他的角色放在更广泛的历史进程中看是非常重要 的。而这其实可以在电影的开幕数分钟展现出来。然而,导演却选择提供了狭隘的视野给观众,并且没有提供一个完整的历史背景下,令剧情呈现历史是由伟人造就 的,而更大的权力规定谁是伟人。

第二次美国革命

「这个斗争之所以爆发,是因为这两种制度不能再在北美大陆上和平共存了。它只能以一个制度(奴隶制度)或另一个制度(自由劳动制度)的胜利而结束。」-​​马克思

多年来一直在美国政治占主导地位的种植园东主最终在革命战争中被推翻,,而奴隶制的废除令他们的经济和政治力量一一被连根拔起。而这次革命是必要的,因为美国争取独立的首次革命最终是以南方的种植园东主和北方的资本主义统治阶级之间的妥协结束。

许多人当时认为奴隶制是一个正要垂死的制度。但由于轧棉机的发明到工业革命的发展,棉花的需求快速增长所导致出现了比资本主义之前更为残酷的奴隶制,并通过了两党制度(民主党和辉格党 [Whigs] )令这群拥有奴隶的东主强盛起来和主导了当时的美国政坛。

由于棉花种植破坏土壤,所以种植园东主不断寻找新土地。北方人口迅速增长的小农场主希望获得新的土地建设「自由土地」小农场而不是大型奴隶种植园。这导致了他们之间的冲突。1854年堪萨斯的小农场主和奴隶主就这个新的州是否应是蓄奴州而爆发战争。

随着资本主义在北方快速增长,它有自己的政治议程,而奴隶制度和自由劳动力的资本主义制度之间也面临更多冲突。支持奴隶制的种植园东主更拒绝放弃他们的权力更令革命成为必要的。

工 业界在反对奴隶主的运动中处于领导地位,但是他们必须动员群众去做。在一场不断增强的反「奴役力量」的民主运动中,共和党于1854年建立。这个新党除了 小农场主和工业家,还团结废奴主义者和工人组织,他们将之示威一个建立强大的反「奴役力量」的运动的机会,将为社会快速变革打开大门。共和党的纲领只有有 效目标要求停止蓄奴地的扩张,但这足以给奴隶制判死刑。

除了遭到北方的反对,奴隶的主人经常生活在奴隶起义的恐惧里。随着奴隶的人口增长 超过了四百万人,恐惧日益增加。奴隶主人完全依赖于种族主义的意识形态和国家机器并无情地来执行他们的需要,这包括执行逃亡奴隶法和镇压废奴煽动。反民主 的针对废奴主义者措施在北方散布了恐惧的情绪,认为「奴役力量」是对民主自由的威胁。

当林肯在1860年当选总统时,奴隶主人已经认定捍卫自己的利益的唯一的希望是要对北美武装起义和分裂国家。

这一广泛的历史进程导致了林肯的选举和战争的爆发的。由于存在两个对立的制度,冲突和战争是无法避免的。

林 肯下决心在内战结束前废除奴隶制是至关重要的,保证了接下来几十年的资本主义后续发展。同时也导致发展出强大的工人阶级,只有这一阶级能够建立一个真正平 等的社会。因而马克思和他的美国盟友在内战中支持林肯和北军。他们反对认为废奴会导致工人间更大竞争的观点,而解释说工人阶级会由于黑人劳工摆脱枷锁而变 得强大。「在黑人的劳动打上屈辱烙印的地方,白人的劳动也不能得到解放。」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

一个民族的历史与荷利活

林 肯本身不是一个废奴主义者并没有废除奴隶制,而他自己也同样有种族歧视观点。林肯于1858年9月18日和斯蒂芬·道格拉斯第一次辩论时说:「我愿意说, 我现在不、过去也不曾以任何方式促成黑种人和白种人的社会与政治平等地位。我现在不、过去也不曾赞成黑人投票和做陪审员,不赞成他们担任公职,不赞成他们 与白人通婚 ……我和其他人同样赞成把优等地位指派给白种人。
(1858年9月18日在伊利诺伊州渥太华,林肯与道格拉斯的第一次辩论,亚伯拉罕·林肯文集,The Collected Works of Abraham Lincoln vol.3, pp. 145-146)

但是 林肯是「自由劳动」的支持者,这是重要因素来动员北方的小农民,商人和工人自愿团结起来战斗。

林肯是一位天才演说家,可以和贫困农民什至律师互通,这是我们可在 史匹堡的电影的开头窥见一斑。当 林肯与两名一黑一白士兵讨论的时候,他们两人似乎受到启发,靠记忆背诵出林肯当时在葛底斯堡的演说。

林克的思想和行为也被社会冲突的加剧所推动。奴隶自己向联邦(北方)领导人施加压力,战争中越来越多的奴隶逃到北方,使得废除奴隶制度成为了战争的手段。在废奴主义者的鼓动下,废奴情绪同样在战争爆发后迅速增长。

陆军为代表了北方最激进的工人和小农场主。它一点都不像今天的美国军队,因为陆军这是透过贫困草案而建立的。南北战争是政治战争,因此联邦军(北军)是政治化的。
虽然当时有征兵制,但也有成千上万的是自愿参军的。因为他们相信打破「奴役力量」对争取一个更美好的社会非常重要。工会会员、社会主义者和其他激进分子在加入和组建构成联邦军的民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1864年选举中联盟军士兵几乎无一例外投林肯的票。

奴隶为自己的解放斗争

在 电影开幕中,有一位黑人士兵提及到黑人士兵有种族岐视的遭遇。但这仅仅象征性提到白人联盟领导和黑人士兵的种族紧张关系。另一部由 马修·布罗德里克和 丹泽尔·华盛顿主演的,名为「荣耀」于1989年上映的电影,揭示了多得多的这一种动态的紧张关系——联邦领导人极力保住联邦以及他们的仕途,而黑人战士 为社会解放而战斗。诸多事件最终迫使林肯废除奴隶制,而决定这些事件的动力是奴隶们为他们自己的社会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不幸的是,电影里 的黑人只是被用作道具,缺乏任何真正的发展,对话和对事件的影响。更加糟糕的是,电影丝毫没有提到或者描述重要的非裔美国人领袖,诸如废奴主义自由战士弗 雷德里克·道格拉斯(Frederick Douglass)和领导地下铁路并在后来加入联邦军(北军)的哈里特・塔布曼(Harriet Tubman )。林肯在人生的最后几年,曾在奴隶、战后和黑人选举权的问题上借鉴道格拉斯的思想。

这部电影也给出了虚假的印象,第十三条修正案是由 林肯提出,但其事实是激进的共和党人和废奴运动在1864年1月推出该修订案。激进的共和党人比林肯早几年呼吁结束奴隶制度,赋予不同种族和政治派别、不 同经济和社会地位间平等的全面的普选权,正如在迅速重建期(1868-1877)中发生的那样。

激进的共和党党员撒迪厄斯·史蒂文斯等在 电影中被描绘成妥协派,因为他们降低其更广泛的呼吁黑人平等权利的要求,目的在于防止民主党人拉布,确保解放奴隶宣言得到通过这一中心目标。但是他们所做 的妥协对于在制度上摧毁奴隶制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妥协推动了被压迫人民的斗争。这和1860年前所做的维持奴隶制的妥协完全不同。

林肯这 部电影让我们以批判的视角重新审视了美国第十六任总统。它提供了一个背景来进一步揭示快速重建期结束后非裔美国人和劳动人民面临的可怕生活条件,而同时美 国迅速成长为一个帝国主义的资本主义国家。围绕着内战进行的大规模社会斗争带来的重要议题包括结束美国和全球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种族、阶级、性和性别剥削。 废奴150年之后,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仍然是世界历史舞台上革命性变革的真正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