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收紧外来学生入学机会

废除户籍壁垒,为所有学生提供平等、优质、免费的公立教育

北海 中国劳工论坛

为了减缓北京的人口增长速度,习近平政府出台一系列歧视性政策,包括提高非北京户籍学生的入学条件和拆除打工子弟学校,旨在将大量外来人口赶出北京。这加剧了户籍制度下的不平等待遇,中产阶层抱怨纷纷,底层家庭的困难更是深重。习近平上台时提出的改革之一就是部分地取消户籍壁垒,但在经济危机和政府财政紧绌的情况下,此一改革反而在开倒车了。在目前的经济及社会背景下,中共政府极难自愿取消户籍制度,反而会将现在的做法应用到其他城市。例如河北省在接纳了大量被迫离开北京的学生之后,也开始增加限制条件。在要想打破户籍壁垒,必须依靠强有力的群众斗争。

严苛的入学条件

2014年,北京市政府出台了被称为“史上最严”的义务教育入学政策,并允许下级政府自行制定更加严苛的规定,意图通过减少外地学生的入学机会来迫使他们的父母离开北京。在最恶劣的情况下,家长须要提供28种证件才能让子女得到学习机会。同时,除了极少数特殊身份的学生(例如来自台湾或者军人家庭),外地户籍的初中毕业生只能报考职业学校,而不是普通高中。曾有9名非京籍学生因为无法参加中考而起诉北京教育考试院,但受政府操纵的法院显然不可能支持他们的要求。今年,当局进一步收紧限制,例如增加缴税、缴纳社会保险和房屋租约的时长要求。7月10日,60多名学生家长在市政府外请愿,要求政府保证他们子女的学习权利,但并未有官员出面回应,只是派出警察加紧戒严。在办理入学手续的5、6月份,类似抗议时有发生。一年前更是有家长在昌平区政府外自焚抗议。他连日奔波于各个部门,并缴纳了5000元的租房税,最终却仍被告知他的孩子不符合入学条件。歧视性政策使一些学生不得不离开父母,回到家乡。北京大学的调查显示,回流儿童甚至比一般的留守儿童更容易出现学习和心理问题。

打工子弟学校被拆除

相比于中产阶层,底层家庭更难达到政府的要求,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从事不稳定的非正规工作,甚至没有劳动合同和社会保险,而这些又恰恰是子女入学的必要条件。这些家庭的子女只能去质量较差的“打工子弟学校”读书。但是政府连这一渠道也在压缩。据《金融时报》报道,在北京的“城市整治”行动中,一些大型打工子弟学校即将被拆除,这可能会导致今年秋天数千人失学。其中一所学校虽然有政府颁发的办学许可证,也未能幸免。拆除行动从多年前就已开始。到2016年时,北京尚有112所打工子弟学校和6.5万名学生,比2014年减少2.8万人。拆除学校会令许多学生过早地结束学业。一份关于此类初中生的报告指出,在学校被关闭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选择留在北京寻找工作或者失业。有评论谴责称,北京可以容得下60多家每年用水4000万吨的高尔夫球场,却容不下这些打工子弟学校。家长们也同样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在同一场整治行动中,经常雇佣外地劳动者的小商户被大量关闭,底层劳动者聚居的许多住宅区也被拆除。北京南部的一个村庄为了完成赶走外地人的命令,甚至向每个外来居住者收取每月两千元的费用(相当于他们的大半工资)。

全面公立教育

中国政府每年向国防和公共安全(也就是所谓的维稳支出)投入超过两万亿元人民币,它实行的“营改增”一年就为资本家减税6,993亿元(联合国计算实现全球基础教育每年也不过花费2424亿人民币)。政府完全有能力让所有学生在居住地得到优质且廉价的公立教育。而且最新的《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指出,内地的158万名“千万富豪”坐拥165万亿元人民币的资产,40倍于全国每年的教育经费。在官僚和资产阶级的联合统治下,这些资金不会用来满足劳动群众的需要。只有劳动群众的团结抗争,特别是工人运动,才能打破这种不公的局面。

人口向大城市集中,是资本主义不平衡发展和官僚政府偏向政策的结果。解决所谓的“城市病”需要在群众的监督和管理下投入更多的资金,提供发达而免费的公共交通、增建公共住房、增加公共服务设施、发展绿色生产和促进内陆经济发展,而不是依靠户籍制度和驱逐政策。但由于财富被资本家和中共官僚掌握,只有把银行和其他经济部门全面公共化,置于工人民主控制,才可以有计划地将财富投资于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