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官僭建豪宅 基层无处容身

香港的房屋问题不是土地短缺,而是公共廉价房屋的缺乏

帕莎 社会主义行动

香港连续第八年“荣获”世界最难负担房屋的称号!根据城市规划公司Demographia的一项研究,本港去年的楼价中位数为市民平均年收入的19.4倍,比2016年的18.1倍还要高。这代表一般市民不吃不喝不消费超过19年才能负担起一个容身之所!而政府最新的私人住宅价格指数显示,2017年1月到10月期间,香港的楼价上升了11%。自2003年自今,已经累积增加了4.3倍!

另一边厢,政府数字显示2016年全港有超过209,700人居住“劏房”。这些房间的人均居住空间只有57平方呎。而虽然劏房的住户往往是社会上最基层的人,但吊诡的是,这些劏房的呎租却比普通住宅高一倍。2012至今,劏房租金平均累计升幅达到56%,而普通住宅租金的升幅为21%。其原因是住屋是必需品,需要量大,但大量未能轮候上公屋的基层住户只能负担这些生活环境恶劣丶空间狭小的劏房。因此,业主只会将单位越劏越小,租金越加越贵,来谋取最大利润。

“地产商优先”

面对基层的住屋悲歌,政府却根本无意解决问题。特首林郑月娥更加表示自己不会处理楼价过高的问题,并承诺只会确保充足的土地供应以“满足市场需要”。这是彻彻底底的“地产商优先”政策,政府要确保土地是用来优先满足私人投机市场,而非民众实际的住屋需要。地产商购入土地后,为将每呎的利润最大化,往往只会兴建贵价而细小的豪宅。加上近年来拥有国家资本撑腰的中资发展商纷纷染指香港楼市,以及因内地经济不稳而逃逸到香港避险的中国资本源源不绝,令房屋市场不乏投机资金,导致楼价租金屡升不跌。

因此,香港的房屋问题根本不是什么土地短缺,而是公共廉价房屋的缺乏。2016-21五年间政府的公屋每年平均供应只有14,400间,只及《长远房屋策略》每年兴建20,000个公屋单位目标的68%。2019/20年度,房屋署预期仅落成13,700个公屋单位,而林郑在去年《施政报告》中提出“绿置居”将新建公共房屋改以私有化形式出售,令实际落成量将不足一万户。现时有近30万户人正在轮候公屋,上楼时间越排越长。

走马上任的律政司司长郑若骅被揭发僭建丑闻,更利用法律漏洞,去年8月以个人首次置业名义购入豪宅,节省666万印花税!反映政府过去的所谓“辣招”,对有钱人来说根本没有意义,因为他们总会有方法规避。完全体现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实。

住屋是人权,不是商品,社会主义行动支持实行租金管制丶大量兴建廉价公屋。只有将地产发展商及银行民主公有,才可以由工人阶级民主规划土地和城市发展,以停止私人卖地丶充公囤积土地,并确保土地发展是以劳动者的需要为本,而非为财团的利润。

访问难民劏房户 揭弃民住屋悲歌

Jenny是来自印尼的难民,一家三口居住在深水埗的劏房,面积只有150平方呎。Jenny认为最大问题是高昂的租金,令他们只能够负担起最恶劣的生活环境。

“我在这个地方生活了两年了。政府不允许我们工作,只能依靠每人$1,800的房屋津贴,仅仅能够负担起最差劣的劏房。单单是月租就已经是$4,800,还没有算上租金。我最讨厌的,就是每逢下大雨,厕所就会漏水并会令整个房间水浸。另外,房间只有一个窗户,光线暗丶通风差,还有一阵发霉的味道。我担心我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他的情绪有时会不太稳定,可能是居住环境的原因。我希望政府能够给予难民工作权,让我们自力更新谋求更好的生活。另外,我亦希望我们可以获得公共房屋,让我的孩子可以在健康的居住环境下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