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伊朗三月底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中美帝国角力越趋紧张下的新一步
Nina Mo 社会主义左翼党(ISA奥地利)
最近签订的中伊25年协议再加剧并暴露了中美帝国的紧张关系,可见中国在中东的影响力逐渐增加,反而美国在此地区的重要性则逐步减弱。协议的最后细节目前仍未被公开,但之前的草案显示中国会在25年内向伊朗投资至少4000亿美元,以换取较低的石油供价,大部分投资也会集中在石油及天然气相关领域。
据指,伊朗亦会向中国提供经济优惠,例如特许中资加入并垄断科技市场,以及实施中国一带一路计划下的防卫策略。随着军事合作增强,伊朗将成为中东地区内中国售武的一大顾客。
主要因为相关资料仍未公开,要预计协议对伊朗国内的实际影响并不容易。不过,中国资本涌入带出几条问题:伊朗国企会否被私有化?中资能否减少“本土”企业的市占率?这类发展将增加关于私有化及工作条件等问题的阶级斗争,亦会增加伊朗政权中的冲突;其一例子是统治政权中的强硬派系,相关人士与控制大部分能源业的伊斯兰革命卫队有关系,亦反对这份协议。当然,协议仍在早期阶段,如何实施还有待发展。
政治影响及国内政策
虽然某些资产阶级的分析往往夸大此协议的实际规模,但其实计划的主要及即时效果并不关系到经济,反而涉及双方在全球资本危机及国际关系转变下的政治策略。
与某些猜测恰恰相反,这份协议不会以大规模经济重建和工作就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和投资。面对国际孤立,美方压力又未在总统拜登下减弱,伊朗政权视中伊政治协议为一个必需的对衡手段。加上石油输出近年急剧减少,伊朗正面对历史性的财政赤字,这情况将会、亦已开始加剧通胀。
近年与政治和经济议题相关的阶级斗争都加剧,伊朗政权被推翻是个严重且真实存在的威胁,而政权视自己求存为最根本的问题。伊朗正尝试在世界大国的分歧中得益,既要解决经济停滞不前,更要防止一场严重的政治社会危机。贫穷、饥饿等严重经济问题不断,政权更是在处理疫情危机上严重失当,政府预计超过六万人染疫死亡,独立评估更指真实数字比官方数字大概高四倍。
虚假盟友及找到独立工人阶级答案的必要性
此计划不但面对激进伊斯兰派系为推动民族主义而反对,因而恶化伊朗统治阶层间的紧张关系;亦同时在国内外反政权势力中引发广泛争议,抵制协议的“反对伊斯兰共和国”运动(“No to the Islamic Republic” #No2IR)呼吁杯葛今年选举,亦开始增长势力。此运动被名人和君主主义分子控制,伊朗前皇太子礼萨·巴列维便是其中一名核心人物。这些君主主义的反动势力抵制协议并非为了保护工人和穷人的利益,反而是受私利及美国和西方帝国主义的利益驱使,譬如他们声称伊朗政权是“将伊朗的天然资源及国家财富拍卖予中国”。
因为这种民族主义宣传骑劫劳动阶层中的合理忧虑,并将其变成有关外国干涉经济,所以特别危险。协议签订后,在伊朗不同城市或外国流亡的伊朗社群中,都发生工人示威,用着“我们不会卖掉伊朗”这种标语。这些示威带着民族主义观点,尽管它们此刻未有重大影响,但仍代表着反对政府政策以及抵制外国干预的情绪。不过,随着类似“反对伊斯兰共和国”运动等拥护帝国主义势力的宣传增强,从中可见对西方帝国主义的幻想恶化,当中的危险性是不能被低估的。
这份协议的本质清晰可见,是为了增强中伊政权及统治阶层的利益,从而稳固它们的统治。作为一个庞大经济体,中国如同其他帝国列强一样,都寻求透过剥削廉价劳工及获取商品市场、能源及原材料来扩张势力。幻想不应继续:中国企业和资本在伊朗的表现比较美国企业和资本没有任何相异,所有在伊朗这类国家的东西方企业都透过剥削劳工及苛刻的工作条件营运。无论有否外国和“本土”资本合资,中国、俄罗斯、美国或欧洲的资本没有分别。
伊朗的工人运动应该避免进入圈套、视中国或美国帝国主义为解放劳动阶级和穷人的真正答案。君主主义、民族主义及资本势力利用协议来推动自己的政治议程,工人运动亦应予以反对。要推翻伊朗政权,劳动阶级就必须从独立立场反抗政权及资本主义制度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