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1日
More

    中國:德賽電池聲援事件——外國剝削者並不比本國的好!

    朱工  中國勞工論壇

    三月初,德賽電池——一家國有企業、蘋果供應鏈的重要環節——爆發了工人維權事件,引發了廣泛的社會關注。一名年輕工人在抖音發佈視頻,控訴自己夜班在崗10小時、按規定打卡下班後,卻被公司認定為「加班時長不足視作曠工」,遭倒扣三天工資的處罰。更為惡劣的是,廠方為逼迫其刪除視頻,動用「開盒」手段,曝光其本人及家屬信息,甚至電話威脅其未成年弟弟的人身安全。  

    事件迅速在網絡上引發巨大反響。成千上萬的網民自發聲援這位工人,強烈譴責德賽電池對工人的剝削壓迫,並掀起了一場「告洋狀」運動:向蘋果公司和歐盟機構發電郵舉報、甚至在蘋果CEO庫克的推特賬號下留言,指控德賽電池違反了歐盟於2024年底生效的《禁止強迫勞動法案》,要求蘋果解除與德賽的合作關係。 

    蘋果公司

    德賽電池對蘋果依賴極深,2023年,來自蘋果的營收佔公司總營收超過50%。隨著輿論發酵,資本市場敏銳地察覺到事件有可能發展為一場更浩大的國際聲援行動。從3月11日事件曝光起一個月內,德賽電池股價跌了18.4%。 

    德賽電池發佈公告,虛偽宣稱企業實行「五天八小時標準工時」,將扣除工資歸於「管理疏漏」,稱已「補發不當扣款」。同時,德賽稱工人發布的視頻內容「部分不實」,威脅已報警處理。地方政府則稱「高度重視輿情」,全網相關討論被控評、限流。目前,這名工人的控訴視頻被下架,抖音帳號被限制發佈新內容。令寄望歐盟、認為它是所謂「文明之光」的人們失望的是,歐盟未實施制裁與救贖,反而保持沈默。蘋果公司同樣三緘其口,至今未對這起勞工醜聞作出任何回應。 

    在《禁止強迫勞動法案》生效後,中國各大企業爭相宣佈「禁止加班」,試圖粉飾勞動狀況、維持歐盟市場。但與之並行的,是日益蔓延的停工潮。中美貿易戰已經大幅升溫,令數百萬家外貿企業喪失美國訂單。根據社交媒體上各企業發佈的停工放假通告,預計2025年「五一」假期後,浙江省有超過50%的外貿企業將停工放長假,而該省出口額在2024年佔GDP七成。沿海製造業重鎮江蘇、廣東也面臨同樣情況。美國投行高盛集團的一項研究警告稱,如果美國關稅繼續保持在目前的極端水平,中國出口產業今年可能會流失1600萬個工作機會。 

    德賽電池工人的困境,恰恰代表著整個中國工人階級共同面臨的危機:在職員工被迫接受高強度勞動和無償加班(明面上的加班已被「禁止」);失業群體則成為資本家進一步壓低勞動條件的籌碼。央企中核集團公開炫耀在2025年春招中收到119萬份簡歷(僅計劃錄用8000人),赤裸地展示了如今半死不活的就業市場中,年輕人的絕望處境。 

    而2025年畢業生高達1222萬人!官方統計青年失業率高達18.8%(實際要高得多),在就業絕望和生活無望的重壓下,部分年輕工人陷入了一種「失敗主義」情緒:希望中國企業在國際競爭中敗北,由「更注重勞工權益」的外國資本取而代之。這種幻想注定破滅──所有的資本家都一樣!倘若中國老闆更殘酷,這是因為他們與外國資本家夥伴之間有約定好了「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的分工。跨國公司之所以不能採取如此明目張膽侵犯工人權利的行為(而是利用他們的中國供應商來做這件事),最重要的原因是西方國家存在著工會和民主權利,給這些資本家帶來了壓力與限制,而這些權利是過去通過群眾鬥爭贏得的。

    《禁止強迫勞動法案》首要是歐洲資本主義面臨深重危機掏出的貿易保護主義工具,只是擺出人道關懷的姿態而已。在侵略性的帝國主義新時代,每個資本主義國家與政府都在殘酷的全球生存鬥爭中尋求保護自己的經濟。他們無意也無力改善全球工人的處境。

    跨國階級團結

    長期以來,蘋果公司面臨強迫勞動指控始終保持沈默,並持續與被曝光的供應商合作。在2020年上海昌碩、世碩台資工廠的工人鬥爭和2022年鄭州富士康的工人起義中,中共強力鎮壓、竭力諂媚蘋果、以免產業鏈移出中國。 特朗普的貿易戰不會成功讓蘋果「遷回美國」,但它將迫使蘋果CEO提姆·庫克將更多業務轉移到印度和越南。

    歐盟和蘋果對德賽電池事件的冷漠,正是這種虛偽的又一例證。向其他帝國主義國家的資本家告狀,只會導致失望和屈辱。相反,工人們需要與其他國家的同階級兄弟姊妹們建立聯繫。工人階級的唯一出路,只有跨國際的中、美、台灣、全球工人階級團結,並將目標指向組織起來推翻資本主義,建立工人階級民主政權。

    組織起來,共同行動,為社會主義而鬥爭!

    最新消息

    同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