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公共服务私营化,捍卫劳动者利益——病有所医,幼有所教,老有所养,民得安居
大坑东 社会主义行动
小圈子政府贯彻其厚待财团的本色,本年度的财政预算案跟去年同样差劣。尽管过去五年累积的经济增长为19%,人均生产总值升至34,200美元的水平,如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投入仍然缺乏。曾俊华宁愿花巨额退税中产并推出令商家财阀更富有的措施,却不打算解决社会的贫富悬殊问题。根据社联的报道,2011年上半年度仍然有120万贫穷人口,跟2010年相比并无任何改善。
建制派政党、民主党、公民党及一众亲财团媒体近日不断利用双非议题把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短缺的原因隐藏,政府众多劫贫济富的措施就是真正的罪魁祸首。本次预算案派糖八百亿元,计划退税中产的款项达百亿元,医疗开支只增加30亿元至450亿元,教育开支仅增加40亿元至600亿元。退税及增加免税额是富人的游戏。若按就业人士每周平均工作46小时(统计处)计算,只有时薪高于58元的人士才须要纳税,统计处2010年第二季数字显示接近70万人的时薪低于39.5元,140万人士的时薪低于59.5元。补贴电费、差饷也是跟基层群众亳无关系,现时接近一半的家庭并不拥有自己的物业。政府又提供1,000亿元的信贷保证矛中小企,以公共财富补贴私营企业,配以进出口报关费减半、免商业登记和减利得税等措施,令财团更富有(大型财团往往会把其大量及不同范畴的业务放在不同的有限公司,真正的小商户往往只持有有一间公司)。
政府早在二零零二年就开始大幅度减少培训医生,并不断减少孕妇床位,社会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就由私营的医疗机构「填补」了。事实上,现在香港有一半花费在医药的开支产生在私营医院中,但却只服务了百分之十的病人。现时公立医院的孕妇床位则比1997年少了1,000个。教育方面,学生向来就面对学额严重短缺的况,每年约12万会考生被淘汰至只有5万人能入读高中教育,而能透过高考入读政府资助学士学位的学生就只有1万2千个。教育需求的真空就由私营的学院和补习社填补了。政府又从2000年初开始把教育产业化,引入副学士和高级文凭,再引进334学制,把原来由政府负担费用的中七学年变成由每个学生因学士学位课程增加一年而多付4万多元。学前教育在本地全部是私营的,新预算案继续推行学券计划,继续把金钱送给私营机构,把每个孩童和青年必需的教育服务当成赚钱工具。值得一提的是医疗和教育都是香港政府提出的六大优势产业中的行业,政府将来并只会不断把更多的医疗服务和教育服务私有化。
老人问题也十分严重,全民退休保障遥遥无期。现时政府并无投放资源实行公营长者照顾服务,只有由非政府机构和私营机构提供的资助宿位。全港安老院舍照顾服务的7万5千个宿位中,有6成即4万5千个是私营的非资助宿位,根据社会福利署资料,轮候资助安老院舍的长者截至二零一二年一月三十一日有接近2万8千人。轮候护理安老院的津助院舍及合约院舍宿位平均时间长达34个月,轮候护养院宿位的平均时间则为35个月。预算案计划增加的1千个资助宿位只是杯水车薪。跟其他范畴一样,政府对公营安老服务缺乏投放资源则令私营机构大大发财。除非能够花费每月6千元或以上光顾私营机构的长者宿位,否则就只有等。现时全港约1.5万名长者需要依靠收拾和售卖纸皮维生。
从小学教科书开始,统治阶级就欺骗我们香港地少人多云云,然而现时本港的空置单位有22万8千个,预算案计划于港铁锦上路站和八乡车厂上黄盖再提供8,700个单位及5,000个置安心单位予人作投机炒卖。超过30万人正轮候公屋,计划每年兴建的公屋单位只有1万5千个。社会主义行动认为,每年兴建的公屋单位元元数量需要5万个。
我们不能寄望这不民主的政府会有何举措造福社群,即使设立最低工资等改革也是基层群众自己争取得来的,我们必需团结更多的基层群众参与抗争,捍卫我们劳动者的利益!
社会主义行动要求:
- 撤销800亿劫贫济富预算案,反对亲富退税政策,增大公共教育、医疗、福利开支
- 独立调查房屋投机,收回228,000个空置单位, 每年兴建公屋50,000个单位
- 全面公营化医疗系统,增大公营医疗开支两倍
- 废除高官及议员特权,与基层民众同薪同酬
- 公营化所有大企业及银行,由工人民主控制与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