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履薄冰的中国经济

产能过盛、房市泡沫、债台高筑…

李綪 社会主义行动

中国内地的经济走向一直是世界各国所关注的焦点,房地产价格下跌、大量工业产能过盛,以及银行危机的存在风险。中国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角色相当重要,因此这状况已令各地政府和资本家感到恐惧和戒备。

中国现时产能过盛问题严重危及整体经济
中国现时产能过盛问题严重危及整体经济

经济危机有多远?

零八年世界经济危机之时,中共推出四万亿救市方案以图刺激经济。这政策在短期内让中国经济在全球危机中脱逃。但是,这不免只是饮鸩止渴式的「解决方案」,而这为经济所带来的缺陷恶化,特别是刺激方案鼓励金融投机的浪潮,造成了庞大债务。

最为明显的,就是由于这种依靠投资而拉动经济增长的方法,导致了今天中国内地的经济严重过热,亦即是产能过盛。比如兴建了过多不必要的基建,如公路、铁路、机场等,这些基建建成后使用率低下,也就是意味着这些基建都变成了「过盛」产能的一部份。不仅如此,在兴建时所需的各种跟进工程和配套设备,钢铁、水泥、机械等亦会随之而过盛。综合各方数据,具体来说,全中国各产业的产能过盛超过50%。而引发日本长时间经济萧条的产能过产程度亦不过30%。

另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就是地方债务,关于这个问题,内地不少经济学家如郎咸平等,都作出过分析和估算,指中国可能有330个地级市负债的严重程度如同美国底特律(已宣告破产)。根据中国自行公布的官方资料,13年6月审计处针对36个地级市进行审查后,指出其总负债3.85万亿,其中16个市(包括9个省会)负债率超过100%,即已处于技术性破产阶段。

根据内地的经济学者计算,地方政府总负债高达68万亿,而相比之下,2012年全国GDP总额为52万亿,亦即是说中国的地方负债占GDP的比例为130%。反观即便是深陷债务危机的「欧猪五国」(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西班牙)的平均负债比例亦不过为122%!

因此,自2012年起,中国各地地方政府纷纷发行地方债券和理财产品等,借以筹措资金偿还债务。连前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亦将之称为「庞氏骗局」(简单而言就是指以新债抵旧债,而每一次举债的数额和利息成本都愈来愈大,直至失去偿付能力)。

综上所述,中国经济存在巨大危机,而危机的爆发将可能会由两种不同的脸貌所呈现。

「软/硬着陆」 - 滞涨还是崩溃

既然中共选择了走上资本主义复辟的道路,言则意味着其亦只能屈服于资本主义体育的内在逻辑,中国即使以市场经济为主导,辅以宏观调控的所谓「中国模式」,过去曾被一些西方经济学者所称颂,但时至今日最终也摆脱不了马克思的「诅咒」-资本主义是一个自我矛盾的体系,必然会出现周期性经济衰退。

零八年为应对经济危机而阔绰出手的方案更似是病急乱投医之举,使得热钱在国内市场全面泛滥,淹没了几乎每一个有利可图的经济板块。如太阳能产业就因其利润高,投产所需准备时间短等因素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大量资本,使得现时全国太阳能产能过盛高达92%。

即使指假如全国太阳产业从此停止增长,而同时市场对太阳能设备的需求每年增加3%,那么就要整整24年才能完全消化现时过盛的产能,亦即是说整个产业将可能面临24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萧条!而产能过盛绝不仅仅出现在太阳能产业,数据指出,中国造船业现时过盛91%、风能70%、不锈钢60%、煤化工50%、机械和汽车卡车约50%、钢铁水泥超过30 %,几乎函盖了整个国家的重工业领域。

而在地产市场上,中国房地产市场现时已出现危机的端倪。很多二三线城市甚至一些一线省会城市的地产市场已开始走到下坡路。这是由于过去十多年来近乎疯狂的地产建设,造成大量房屋空置,变成一个又一个的鬼城。如内蒙乌兰包托的情况甚至达到了即使全市所有家庭分配一套房屋,仍不足以填满空置量的情况。

正如习近平提及增长减速会成为「新常态」,高经济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中国经济会面临两个选择- 软着陆或硬着陆。

但事实上所谓的软着陆也不见得有多「软」。因为在消化产能的同时意味着全国重工业的大萧条,意味着更多工人失业,同时地产房价的下跌亦令城市的中产阶级各下流动,加上严重的通涨以及不可避免的人口老化问题。这些问题也会随着经济萧条而集中爆发,因此所谓的「软着陆」对中共政权而言就如同走进地雷阵一样。虽然现在习李不想动用重大的刺激方案,但如果面临严重的放缓或崩溃,他们不免会使用更多「国家资本主义」的调控手段,特别是要求银行投放更多信贷。这些手段只能换取时间,但未来要付出更大代价。经济危机只会进一步重挫中共独裁政权,令其命悬一线。

中共自其资本主义复辟以来,一直企图以经济的「高增长」缓和和掩盖在其专制下底层人民的巨大不满。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商品输出,在很大程度上支撑着现时如履薄冰的世界资本主义体制,故此,中国的经济危机会进一步重挫全球资本主义体制。让我们组织起工人的力量,才能从廿一世纪资本主义下的大规模失业与一潭经济死水中逃出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