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0日
More

    中美貿易戰將變成長期對抗

    美國關稅加劇國際緊張局勢,可能拉低全球經濟增長

    Vincent Kolo 中國勞工論壇

    中美貿易戰看起來肯定會升級。特朗普已經準備對額外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懲罰性關稅。如果特朗普真的採取行動,這會是自7月貿易戰正式爆發以來(美國對500億美元中國商品徵收關稅)最大的一次行動。當時習近平政權宣布對同等金額的美國商品徵收關稅以示報復。美國經濟學家史蒂芬·羅奇(Stephen Roach)警告說,貿易戰如果繼續升級,可能會變成「曠日持久的苦戰」。

    特朗普曾說貿易戰「容易贏」。《金融時報》專欄作家吉迪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將這比作1914年英國統治階級的狂妄估計:第一次世界大戰會在聖誕節前結束。

    人們非常不確定特朗普當局究竟是在採取何種策略(如果他真的有某種策略的話)。華府內部各派系(強硬反中派和較「務實」的華爾街代表)發出相互矛盾的信號。中美以及全世界一部份資產階級屏息注視,想知道中美衝突究竟會平息,還是會繼續升級進而給世界經濟造成嚴重後果。全球經濟本就處於動盪之中,尤其是新一輪的「新興市場」危機。

    最近美國財政部長史蒂芬·姆欽(Steven Mnuchin)邀請中國進行新一輪貿易談判,正體現出這種矛盾。亞洲和其他股票市場起初看到曙光而應聲上揚,但是特朗普很快在推特上說自己並不急於和中國達成協議,和姆欽劃清界線。過去幾輪談判均沒有實際成果,儘管中國一開始已同意作出重大讓步。習近平當局愈發擔心,如果自己做出更大讓步,美國只會得寸進尺。

    特朗普現在面臨著「通俄門事件」和其他多重國內危機,造成特朗普政府地位不穩和受困心態會令事態更加複雜。民調結果顯示,民主黨的「藍色浪潮」可能令共和黨在11月中期選舉中失去對國會的控制。但當前貿易和經濟爭端有更深層的根源──全球資本主義從根本上來說已經無法推動社會和經濟前進。

    帝國主義衝突

    隨著貿易戰持續,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中國是主要的攻擊目標。特朗普政府已先後同歐盟和墨西哥達成協議,這對中國造成更大壓力。而且現在可以清楚看出,中美衝突並不完全是關於貿易,其真正原因是中美之間的地緣政治和戰略對抗。美帝國主義試圖打敗它最強大的競爭對手,保住自己作為世界第一大國的地位。

    正如中國的一個基金經理對《經濟學人》雜誌所說:「美國人不想要什麼協議。他們就是想打壓我們。」

    特朗普政府起初以美中之間嚴重的貿易失衡為攻擊藉口,之後又將焦點轉向科技投資和「中國製造2025」工業現代化計劃。

    「我不相信美中爭端真的是因貿易失衡而起」,史蒂芬·羅奇在香港的一場會議上說道:「我認為是創新科技的戰略衝突,而創新科技是任何一個國家實現經濟繁榮所需的重要條件。」

    而且現在美國政客還說到中國經濟的「結構性問題」。他們越來越將中國的國家資本主義經濟模式當作攻擊對象,針對其龐大的國有部門及政府大力干預的做法。美國政府及其貪婪的跨國企業指責中國政府現在的做法是「欺詐」,想要打破中國國有企業的壟斷。習近平當局儘管準備做出一些讓步,但是它絕不會在這個關乎其獨裁統治的核心問題上讓步。

    相關閱讀 ➳ 特朗普離貿易戰更近一步

     

    特朗普說對中國徵收的關稅取得了「巨大成功」。這除了是虛張聲勢之外,也是為了表現得較為強硬從而鞏固其國內地位,同時也說明他不了解貿易問題。

    實際上,自特朗普開始徵收第一批關稅之後,美國對中國以及對其他國家的貿易逆差不降反增。今年7月,美中貨物貿易逆差創下368億美元的新紀錄,同時美國對全世界的總逆差也增加到501億美元。沒有什麼證據顯示特朗普的政策真的取得了效果。逆差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特朗普的政策造成美元升值,令外國商品對於美國消費者來說變得更便宜。

    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

    資產階級評論人士越來越擔憂,如果全球最重要的兩個經濟體爆發全面貿易戰可能會帶來的後果。中美兩國的GDP加起來佔了全世界的40%,兩國貢獻了全球53%的經濟增長。因此全面貿易戰可能令全球經濟陷入衰退。

    同時貿易戰也會阻礙各國協調應對下一輪金融危機。造成2008年金融危機的各種根本原因不僅絲毫沒有解決,反而變得更加嚴重:債務、金融投機和泡沫,現在還不能排除再次爆發金融危機的可能。與此同時,《南華早報》近期的一篇社論指出,各國政府為了「解決」上次危機而採取的政策造成「史上最大規模的從窮人到富人的財富轉移」。特朗普儘管發表民粹主義的論調,但他的政策卻強化了財富向上流的進程,並導致美國和全球政局更加不穩定。

    除了準備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徵收關稅之外,特朗普還威脅要對另外267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稅。如果特朗普真的這麼做,那就意味著中國出口到美國的所有商品都會被加徵關稅。

    當美國於7月份開始徵收第一批關稅時,中國也對同等金額的美國商品加徵關稅。但是根據2017年的數據,中國從美國進口的商品總共只有1290億美元,而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則多達5050億美元。所以如果衝突升級,中國無法繼續採取「以牙還牙」的報復措施。不過它可以打擊從美國的服務進口(旅遊業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或者報復在華運營的美國跨國公司。

    中國美國商會最近的一份調查指出,四分之三美資公司預計利潤及銷售額會因為特朗普的政策而下降。但北京不但沒有針對美資公司作出報復,反而向其作出退讓以爭取支持。在中國至今仍未爆發反美示威和抵制美貨運動,這並不是意外。過往在類似的外交衝突中,很多反日、反韓及反菲的抗議很大程度上都是由當局組織的。

    北京採取報復的話並不是無代價的。任何以眼還眼的衝突當然會讓雙方都遭受損失,但震懾作用和政府的政治威望往往重要過經濟上的負面影響。習近平政權不想擴大衝突,因此只採取了最小的反擊措施,同時箝制媒體,以免出現過火的民族主義挑釁言論。

    中國經濟的問題

    由此可見中國統治精英對脆弱的經濟狀況非常憂慮。在特朗普提出「美國優先」政策之前中國經濟就已經出現問題,但現在貿易戰可能會令情況嚴重惡化。

    中國依賴債務推動增長的經濟模式已經放緩。極為嚴重的社會不公造成民怨上漲。政府正處於兩難狀態,難以抉擇究竟是要繼續整頓債務以避免金融危機,還是重走以債務支撐刺激方案的老路以避免經濟急速放緩甚至蕭條。因此中共應對貿易戰時力求防止衝突失控,希望不要挑撥特朗普但同時不要顯得中國弱勢,小心翼翼地保持平衡。

    中國股市自1月以來下跌25%,已是經濟問題的徵兆之一。自2015年股市崩盤以來,總市值幾乎下跌一半,由10萬億美元下跌至現時的5.7萬億。中國不但將世界第二大股市的地位讓與日本,而且現時整個股市如《彭博社》指出只值「五間蘋果公司」(蘋果公司市值1.08萬億美元)。

    相關閱讀 ➳ 特朗普與中國:山雨欲來?

     

    貿易戰對中國經濟造成的直接影響是是非常有限的,至少目前是如此。中國出口美國的商品總額只值GDP的4%,但這數字背後隱藏著更大的問題。中國輸入亞洲地區的原材料和零件,並把制成品出口至美國及其他發達資本主義市場,所以中國出口業是全球龐大生產鏈的重要環節。

    貿易戰持續越久,不論中資還是外資的企業搬遷至其他國家的可能性就越高。這情況已在發生,低端出口商抱怨中國「工資過高」,開始轉移至越南、柬埔寨及印尼等工資水平只有中國三分之一的國家。例如韓資的三星最近宣佈把一部份生產線轉移至印尼和越南,減少在中國工廠的智能手機生產量。

    摩根大通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朱海濱表示,如果特朗普真的對所有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徵收關稅,將會令中國失去550萬個工作崗位。

    金融危機的警報

    但如果資本家的信心崩潰的話,可以造成更大的威脅。這一點對於過熱的金融資產來說尤其重要,包括房產、債券、理財產品及其他奇怪的金融工具。因為過去十年大量信貸注入市場,導致這些資產價格飆升至荒唐的水平。在其他所謂的「新興市場」也發生了類似情形,例如土耳其、阿根廷、南非等,這些國家都在蘊釀著新的危機。資本家和金融投機者都在拋售新興市場的股票和貨幣等資產,將資金帶到美國以求更高的回報。

    央行前行長周小川強調了存在的風險,他指美國關稅本身對華影響不大,但他警告:「大家可能會變得緊張……沒有人真正明白。突然間就爆發了貿易戰。在股市投資方面,大家可能會改變想法。這種行為比對經濟的實際影響要深遠得多。」

    周小川最近的警告與他去年表示中國應謹防「明斯基時刻」(即資產價格突然暴跌,例如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與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一脈相承。周小川或許比大部分人更明白,中國前所未有的債務水平、房產及投資泡沫,造成了巨大的經濟風險。

    大部分評論員似乎得出結論,特朗普會繼續在貿易戰中佔上風,但這是極為短視的看法。美國今年經濟好轉可能已經達到頂點,特朗普的政策全球經濟更加烏雲密佈。中美在今次衝突中只會雙輸,而不幸的是兩國的工人階級會因為企業倒閉、失業和通漲而承受最大代價。

    社會主義者不支持資本主義的「自由貿易」。這個騙人的詞語掩蓋了強國剝削弱國的事實。同時我們也不會支持資本主義下的保護主義,因為這只會是某一方資本家保護自己利潤、對抗另一方資本家的政策。今天的貿易戰再次喚醒各位,我們需要建立國際社會主義替代方案,以取代有害的資本主義體制。

    組織起來,共同行動,為社會主義而鬥爭!

    最新消息

    同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