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5日
More

    習近平的全國性房地產稅計劃胎死腹中?

    李甬 中國勞工論壇

    習近平開徵全國性房地產稅的計劃遭遇重大挫敗。據華爾街日報10月20日報導指,政權高層(包括地方政府)的態度是「壓倒性負面」。對此,習近平不得不作出妥協,將原定試行房地產稅的30個城市大幅削減至10個。但對於這10個城市的房地產稅試行的具體細節,如稅率,以及免稅範圍該如何划定,官僚仍然爭論不休討價還價。以致於相關的全國性徵稅法律可能要拖延至2025年才能敲定落實。

    房地產風險

    習近平推動房地產稅的動機,是希望避免房地產崩潰和債務危機,並展示政權堅定打擊房產投機失控的形象。然而,恆大危機表明,中國的房地產市場雖然看似龐大,但內部結構卻極不穩固。房地產開發商有著極高的結構性金融風險,抵御風險的能力弱不禁風。恆大只不過是危機的冰山一角,據各項市場評估,至少有十幾家大型房地產開發商面臨類似的情況而搖搖欲墜。12月6日,恆大和另一家房地產商佳兆業的海外債務首次正式違約。

    同時,中國經濟的持續下行,過去作為購房主力城市新興行業的中產階級紛紛面對大規模裁員潮,加上對房地產開發商前景的不樂觀與不信任,已令銷售成交宗數以及本地平均房價雙雙出現下跌。12月6日一份調查40多個城市的報告指出,11月的新房成交面積屬10年來表現最差,成交量較前一個月下降4.3%,與2020年同期相比更是暴跌39.4%。二三線城市的平均公寓價格從10月起開始下跌0.1%,廣州與深圳的房價也在9月也停止上漲,並開始出現頹勢。由於房地產及其相關產業佔全國總產值的近三分之一,這對於明年中國的GDP數字將會是一個重要的負面因素。中國社會科學院最近警告說,房地產低迷或將持續,並拖累明年的GDP增長,並特別衝擊到地方政府支出。中國社科院預計2022年經濟增長約5.3%,低於政府此前設定的「6%以上」的目標。

    即便如此,房價對大多數民眾而言依然是難以承受的。中部省份的省會城市,市中心平均房價相當於當地一般民眾30年以上的平均總收入,而在北上廣深更以數以百年計。

    事實上,中國的房地產稅政策已討論了超過二十年,2003年十六屆三中全會就明確提出要徵收「物業稅」(即日後的房地產稅)。2011年1月開始在重慶和上海實施房地產稅試點,而這兩個「試驗」工作至今已進行到第十年。習近平嘗試擴展試點遭遇重重阻力,中共內部憂慮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首先房地產市場泡沫固然嚴重,但貿然刺破恐將觸發一系列房企倒閉,並將倒閉潮蔓延到銀行業。超過90%的中國城市家庭擁有自己的房屋,高達80%的中國家庭財富都與房地產有關,房價下降將會直接使房主消費意欲下降。這不僅危及中共管治下所要求的「社會穩定」環境,也打擊了國內消費。要知道,習近平在中美衝突背景下為發展經濟,提出了以國內消費為支柱的「雙循環」。其次,由於涉及大筆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以及官僚的個人腐敗),地方政府亦很受房地產市況影響。中央政府多年強調所謂的「軟著陸」基本是一紙空文。九月份,由於中共要求房企減輕負債,各房企紛紛急於套現回流資金而降價拋售商品房促成房價下跌,部分三四線城市已經開始發佈「限跌令」,聲稱要「打擊惡意降價」。可見,習近平所謂「房住不炒」的口號與地方政府存在著金融利益矛盾。

    真正的解決方案

    習近平正瘋狂地通過「防範金融風險」行動,力圖避免中國陷入債務災難。但從地方政府的角度,習近平「三道紅線」等一系列政策本身就是在觸發房企的債務風險。根據wind數據,今年房企到期債務規模達到1.2萬億,月均超過1000億。可見債務規模已經非常龐大,稍有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令成為壓垮大批房企的最後一根稻草。因此,不僅地方政府,即便是中共高層當中亦有大批官僚擔心市場動蕩會危及獨裁統治對於權力的把持。

    中國的住房危機只能通過公有化和工人階級的民主計劃來解決。私人房地產開發商應與現有國有企業一起收歸公有,置於工人民主控制的管理之下。只有通過勞動人民為社會主義的出路而鬥爭,才能終結今天無計劃的資本主義混亂和投機。

    組織起來,共同行動,為社會主義而鬥爭!

    最新消息

    同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