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0日
More

    台灣九合一選舉:藍綠皆陷危機 工人鬥爭才是出路

    國際社會主義道路

    台灣九合一選舉將於11月26日舉行。藍綠在台北、新北、桃園、新竹、基隆等主要城市的市長選情都陷於拉鋸狀態,多項民調顯示民進黨選情落後於國民黨。固然現在不能論定選舉結果,但民進黨很有可能像2018年那樣面對地方選舉的挫敗。如果綠營只在兩都兩縣勝選,意味著比2018更嚴重的打擊。即使結果沒有這個最壞情況那樣惡劣,民進黨的民意支持度明顯已比上任時降低。

    選舉期間民進黨多次受到醜聞打擊。原先代表民進黨參選桃園市長的林智堅被發現抄襲碩士論文而被迫撤換。此後,在早前台灣人被販賣至柬埔寨的危機中,民進黨政府的處理顯得畏縮無能。外交部起初還斥責親身救人的YouTuber Bump散播謠言,使政府在網上得到了超過七成的負評。

    在本文撰寫之時,在台北市市長選舉民調中,前任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越來越被深藍國民黨候選人蔣萬安拋離。蔣萬安同樣也是財團利益的代表,群眾沒有任何期望他能帶來改變,而只是厭惡現任當權者。資本建制的政黨在今天的支持都極為不穩定。民進黨政府在連任以來得到的支持不是穩固的。相反即使國民黨在本次選舉能佔上風,也不代表它能擺脫長期極低的支持度。

    資產階級政黨都無法提供一個替代的政治出路。台灣勞動群眾在2022年遭受6年來首次工資倒退、10年來最嚴峻貧富差距、全球最高空屋率反映的住房危機,以及圖利財團犧牲安全的台鐵公司化。

    選舉對於工人階級面對的生活問題,例如通貨膨脹、工資低、房價高等社會危機則沒有具意義的討論。可見所謂的「民主選舉」只是表面假象,也因此選民對於投票帶來改變越來越沒有幻想。在選舉氣氛冷淡的情況下,藍營因為有地方派系的財金關係和動員機器,所以在地方選舉上有機會佔有優勢。

    民主權利的倒退隨著資本主義危機越來越嚴重,資產階級政府準備要工人階級作為代罪羔羊,為經濟災難付出代價,因此要加強對於反抗運動的打壓。這將會使民主權利受到威脅。行政院長蘇貞昌就在台鐵罷工時威脅要修法禁止同類行動再次發生。而政府也利用疫情來加強社會管制,例如本來要以阻止傳播謠言為名訂立打壓言論自由的「數位中介法」,只是現在為免選情受到打擊而將其暫緩。民進黨推動18歲民權公投也無法爭取青年的支持。在九月的「台灣民意基金會」的一份民調中,顯示19-24歲的青年對於蔡總統的支持度從兩年前的9成3跌至4成7。

    中美衝突

    中美帝國的地緣政治角力成為台灣議題的大背景。台灣作為地緣政治鬥爭的前沿,在烏克蘭戰爭以來中美角力更為緊張。美國將推出的台灣政策法,將是打破多年來一中原則的巨大挑戰。現在美國國會通過將對台軍援金額提升至五年100億美元。

    然而,台灣統治階級在帝國主義包圍下並沒有自主性,只能受制於大國的控制和指示,因此藍綠的外交政策並沒有根本性的不同。民進黨固然繼續推動強硬的親美路線,加強與親美國家的軍事合作,並且在晶片科技業上配合美國打擊中國。而過去多年親中的國民黨亦轉向親美——主席朱立倫在六月訪美、國民黨官方立場歡迎佩洛西八月的訪台、尾隨民進黨軍事化的立場。國民黨擺出較為溫和的親美立場,批評民進黨過於強硬反中而激起衝突。工人階級需要一個獨立於中美帝國的國際主義綱領才能抵抗帝國主義的侵害和壓迫。

    由於台灣的群眾運動向來被單一議題、去政治化的NGO團體所主導。蔡政府在中美衝突升溫下,利用「抗中保台」的來煽動台灣民族主義、號召「國民團結」來抵擋階級矛盾所帶來的社會憤怒。這些團體一來本身或多或少的親綠背景,加上沒有一個應對帝國主義與資本主義危機的綱領,因為無法抵抗這股政治壓力。部分綠營勢力更拼命為蔡政府護航,抹黑任何反對運動為「中共同路人」。它們在蔡連任兩年以來都陷入癱瘓,在真正的左翼工人政黨的缺席下,群眾運動出現了領導的真空。

    然而,台鐵工會發動了台灣工運廿年來最大規模的一次罷工,為鬥爭的出路燃點了一道曙光。可惜工會領導在關鍵時候煞停了運動,但鬥爭已激起了像中華郵政工會威脅發起罷工,並在罷工啟動前已達成他們的訴求。現時台灣需要一個由工人階級組成的政黨,完全獨立於藍綠白等資產階級勢力之外,並以階級鬥爭路線為依據,提出挑戰資本主義的綱領。

    組織起來,共同行動,為社會主義而鬥爭!

    最新消息

    同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