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7日
More

    香港:一九二二海員大罷工九十週年

    ──鬥爭與經驗

    鄧美晶 社會主義行動

    1922年的海員大罷工是中國和香港歷史上一場重要的罷工運動,一共有十四萬人參與,也是一九二零年代中國第一次全國性罷工高潮的起點。罷工的勝利影響深遠,推動了全中國工人運動。

    海員大罷工後,香港接連出現木匠工人、電車工人、太古船廠工人要求加薪的罷工。由1922至23年一年間全國各地罷工達100次以上,上海、武漢、開灤煤礦、安源煤礦、京漢鐵路的工人都先後發起罷工。

    罷工也給予之後的抗爭如一九二五年的省港大罷工提供重要的戰鬥經驗、建立精密組織、發展鬥爭策略及培訓幹部與骨幹。

    海員生活艱辛困苦

    二十世紀初,華人海員受剝削情況十分嚴重,工資微薄,每月不到二十元,工時平均每天長達十二小時以上。淩辱、打罵及罰金等虐待多不勝數。

    一戰結束後,通貨膨脹嚴重,民生艱難。1920年,香港物價飛漲達50%,數萬機器工人發動集體罷工並取得勝利獲加薪。1921年,港幣再次貶值50%導致物價上漲。直到1922年,米等必需食糧價格上升15%,單身海員已經很難維持生計,要兼顧家庭的工人更是百上加斤。

    除受船東剝削,工資極低外,還有另一種剝削稱「包工制」,即相似於今天的仲介機構,透過介紹工作賺取利潤。海員行業中有所謂「館口」,因為包工頭直接與船東勾結及約定,海員必須透過館口的包工頭找到工作,所以要給予仲介費,找工作時必須給包工頭數十至數百元,而得到工作後,海員必須從每月工資中抽取十分之幾歸包工頭所有,如不就範,工頭隨時可向輪船公司撤換海員。

    華人海員受歧視的情況也很嚴重。華人海員的待遇與白人相差甚遠,工資方面,白人與華人海員工資相差比率為十比二之多。住房方面,白人海員一二人一間房,中國海員則要五六人一間,並被派到環境惡劣的房間。

    國際主義的影響

    第一世界大戰之後,正值世界工人運動浪潮洶湧之時,因為世界資本主義貿易市場以及海員行業的關係,使海員們與不同國家的工人都有交流,而具有國際視野。

    1918年一戰結束時,僅在英國利物浦(Liverpool)一地長期居留的中國海員人數達3000人左右。當時中國海員們知道西歐各國工人都有自己的工會維護權益。英國煤礦鐵路海員三角聯盟罷工(The Triple Alliance Strikes– 即今天英國鐵路、海運及運輸工會(RMT -National Union of Rail, Maritime and Transport Workers)的前身),還邀請到達倫敦的中國海員參加,海員們必受到國際上的工人運動鼓舞。

    俄國十月革命後,革命工人奪取政權,中國海員通過與蘇聯海員交流和遊歷蘇聯港口,見到現實中人人平等,工農當家作主的蘇維埃政權,更是變得思想活躍,極為仰慕。

    因此中國海員既瞭解工人抗爭才能贏得權益,又受到國際主義的影響,明白必須聯合世界各地的工人階級共同反對統治階級才能成功。

    工會的建立及罷工的準備

    1920年,發生在眼前的香港機器工人罷工更鼓起海員們反抗鬥爭的勇氣,不少海員工人之前也是機器工人,本身參與過機器工人罷工。為進行團結抗爭,必須要建立自己的組織。

    一九二一年三月,「中華海員工業聯合總會」(簡稱海員工會)正式成立,孫中山題寫會名。当时,香港海員中兩位重要活躍分子是林偉民和蘇兆征,負責事宣傳及組織的工作。值得指出的是,雖然工會剛成立時並未有任何鬥爭經驗,當時海員因為籍貫不同甚難團結,海員中最多的是廣東人及寧波人,大家使用的方言亦不相同。此時工會便從小鬥爭做起來團結群眾,例如用工會的名義抗議毆打海員,要求某海員復工等,這些統統獲得勝利,群眾對抗爭更有信心,越來越多海員加入工會。這是組織群眾的不二之法,如列寧曾經講過,「要成就一件大事業,必須從小事做起。」

    罷工的爆發

    海員們當時最關注的問題就是工資問題,因此,不久工會進一步提出增加工資的訴求。一九二一年九月,工會成立半年,向資方提出加薪要求,資方無視。工會於十一月再度提出,資方同樣視若無睹。兩個月後,一九二二年一月十二日工會第三次提出,並限資方二十四小時內回覆,否則發動罷工。

    當工會第三次提出要求前,已做好一切罷工的準備。工會組織了「增加工資維持團」負責罷工事宜,另外亦組織如「徵求隊」、「宣傳隊」、「防護破壞罷工隊」、「交通隊」等不同團隊以及各個秘密機關。

    除香港外,工會亦在廣州設立辦事處預備工人罷工後回到廣州,還在汕頭亦另設有罷工辦事處。工會在廣州預備20間宿舍,購買兩個月糧食,並亦開始籌集罷工經費。罷工開始時蘇兆征便被選為總務科主任。海員工會還組織糾察隊維持廣州市面秩序,隊員80人,分為8隊,非常有組織。根據罷工工人劉達潮憶述,委員會更設有醫院,「誰要是有了病,可以到罷工工人醫院去治療。這裡簡直是一個非常有秩序的新社會。」種種準備可見工會在罷工前期工作上的精密。

    更為難得的是海員工會的團結精神和國際主義,工會主動聯絡中國其他運輸工人以及外國海員,還發信到各國的工會要求援助。

    二十四小時後罷工爆發,最初有1500人參與,所有香港開往廣東內地的輪船包括到廣州、江門、澳門、梧州,以及到港的英、荷、法、日、美各國輪船海員統統一致罷工,涉及90多艘輪船。港英政府非常震驚,即晚派官員到海員工會勸告,叫海員先復工,將來再商量工資,工會堅持若不答認條件的話不會復工,一同高呼罷工口號。

    翌日,海員乘火車回廣州,罷工影響到新加坡,上海等口岸,而汕頭海員亦加入罷工。

    罷工三日後,香港政府宣佈戒嚴令。於第四日,政府發出通知,提出船主的加薪條件嘗試停止罷工,但加薪幅度與海員提出的相差甚遠,於是海員決定擴大罷工。

    短短一星期內,罷工的海員人數已達6500人,輪船123艘。

    罷工作為經濟武器的巨大力量

    罷工作為工人的強大武器,能癱瘓資本主義的運作。海員罷工癱瘓整個香港經濟。香港的地理位置作為一個小島,本地的生產根本不足夠供給53萬香港人口使用,所有糧食及一部份日用必需品需從中國內地運來,如梧州的雞鴨、廣州的豬肉牛肉、汕頭的水果、上海的紡織原料及服裝用品等。海員罷工後,食品供給完全停頓,物價飛漲,可見工人的經濟力量。

    同情罷工

    罷工開始了半個月,直至一月三十日開始有運輸工人同情罷工,運輸工人的全體罷工令起落貨物完全停頓,當時罷工人數增加至三萬人以上。那時候,船都不敢停在香港,癱瘓了整個東半球航運。罷工包括運輸工人及艇戶,,但卸貨工人及苦力的加入罷工導致即使有米在倉庫也沒有人抬出,令糧食供應完全停頓。

    港英政府的打壓

    二月一日,香港政府下令封閉海員工會及其他同情罷工的運輸工會,拘捕罷工領袖和工人,將工會招牌拆去,指「海員工會打算陷本殖民地生命於危險之境」。政府軟硬兼施,叫華工總會到廣州協同中國航業公司向海員工會調停罷工但不果,工會表示對政府野蠻行為反感,誓必堅持到底。

    談判不果,政府又叫東華醫院用街坊名義邀請廣州海員工會代表到香港商討,工會提出恢復工會合法性,但政府表示要改變名稱,工會堅決拒絕,表示若不恢復工會,加薪也絕無需談。之後政府又派華民政務司出面,但再一次無果,海員表示要回廣州去。第二日,西人商會又找海員代表討論,談判數小時不果,海員堅持原來立場,要求恢復工會及加工資。

    政府見談判無果,便派著名的大紳士羅旭初去賄賂工會代表,但被工會代表拒絕。第二日華民政務司又向海員展示公文,但條件與早前內容相同,海員又立即拒絕。從海員與政府及資方三番四次的交涉中可以見到,資方和港英政府站於同一立場。

    政府嘗試破壞罷工

    談判破裂,香港政府開始嘗試直接破壞罷工。政府在上海、菲律賓、印度等招集新工,但從上海招來的一千人,經過汕頭時被汕頭罷工辦事處說服了一大半,只有300人到了香港。海員工會通電各處工人團體請求阻止招募新工,又派「防護破壞罷工隊」暗殺招募新工者。罷工海員更提出新的策略,加緊封鎖香港,包括擴大糾察隊,到各海口去禁止糧食運往香港。

    全市總罷工

    香港其他工人均同情海員罷工,各工會開聯席會議決定一致舉行全市總罷工。此時二月中,工人必須等到二月底取得工資才罷工,於是各工會共派出7位代表,到廣州與海員工會商議及組織「全港同情罷工辦事處」。當時政府為了阻止全市總罷工,利用機器工會(原名為華人機器會,政府控制的機構)向工人宣傳若要真正幫助海員,便不應擴大罷工而是應透過經濟的援助如捐款,成立「全港工人調停海員罷工會」來援助他們。

    群眾開始動搖,海員得此消息,在廣州的7個代表立即回港制止,海員工會召開大會,一致決議反對調停機關。消息在報上公開後,香港工人終於明白政府的真正目的,並取消了調停會,堅定準備即將來臨的罷工。直到月底,工人領得工資後,三月一日全市總罷工爆發,工人開始步行回廣州(因政府停止火車行駛)。當時,酒樓、郵局、銀行、酒店、街市、女僕、廚師、園丁、轎夫、報館、渡輪、印刷局、麵包、牛奶房工人都一併罷工。參與總罷工人數更達14萬7千人,佔當時香港54萬人口的27%,全港死寂,歇業者有三十多個行業。街上垃圾無人打掃,糞便無人清理,服務行業俱都罷工,使統治階級的日常生活都無法維持。(各行業工人參與總罷工人數見表)

    沙田屠殺

    三月四日,二千多罷工工人步行返回廣州至沙田時,英國軍警阻止工人通過,並在沒有任何衝突的情況下向工人開槍,造成五死七傷,死因庭裁判更裁定政府動用武力沒有過失,並對其表示讚揚。英帝國主義對工人的鎮壓揭露其野蠻及暴力,視人命如草介。這進一步激發工人更堅決地進行罷工,反對帝國主義,而且引起香港市民公憤並更同情工人。這時,電力、鑄造、制模、舵手、汽艇船員、鍋爐修理等工會聯署,限令港英在48小時內解決海員罷工,否則將發動罷工。

    罷工的成功

    此时,因罷工而停泊在香港的輪船有168艘,加上帆船和運貨工人也一律罷工,香港水上交通完全停頓,市面食物短缺,物價飛漲。罷工導致船公司捐失約500萬,1922年全年度香港外洋輪船出入口減少了9%,貨運減少了1億5千萬元。

    香港全市工人的總罷工顯示工人的經濟力量,工人因為沙田慘案揚言要擴大罷工,港英政府山窮水盡,只好作出讓步。於三月五日答應海員定出的條件,包括以下各項:

    1. 實際加薪水平
    2. 在廣州設立公斷處,由廣東政府代表,英國總領事代表,西船主代表,華船主代表,及海員代表組成
    3. 罷工後復工工人不能加以降職或解僱
    4. 船主僱用海員須由海員介紹,避免經手人從中獲利
    5. 簽定僱用海員合約時要有海員工會派人到場,否則無效
    6. 海員或海員工會職員不得由無理原因遞解出境
    7. 恢復海員工會原狀,釋放被捕工會人員

    而且,政府同意恢復原有工會,發回工會匾牌,釋放被捕工人,沙田慘案死者每人恩恤金一千元。三月六日當政府送回工會招牌時,罷工全部海員和香港全市工人統統前來慶祝,十多萬人擠在街上,高呼「海員工會萬歲!」。海員大罷工歷時五十六日,至三月八日結束,終於大獲成功。

    海員罷工與共產黨

    海員工會罷工期間,工會領導人日常聯繫廣州由第三國際和中國共產黨組建的華俄通訊社報告罷工消息,又致電法國共產黨的機關報《人道報》(L’Humanite)請其轉達尋求各國工人階級援助。因此,罷工也得到了國際上很多國家工會的聲援。

    按蘇兆征的說法,在罷工时他们已經開始尋找中國的共產黨;聯繫華俄通訊社,也是因為知道其與蘇俄和共產黨的關係,這反映當時的工人有意識地尋求工人階級的政治組織。

    海員工會罷工期間曾電告中共外圍組織中國勞動組合(中華全國總工會前身)書記部,請其與長江各海員團體聯絡,阻止外地海員受雇香港船公司破壞罷工。共產黨在上海和北方等地還通過散發傳單和勸阻當地工人不受雇聲援香港海員罷工。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又成立上海「香港海員罷工後援會」,派主席帶捐款到香港及廣州聲援罷工海員。在中國北方的鐵路工人更發起「香港海員罷工北方後援會」,曾發出多次通電及文告為罷工海員打氣,又捐款援助罷工。

    海員大罷工後,包括蘇兆征和林偉民在內至少有11名罷工領導人先後加入中共,並成為中共和中國工人運動的重要幹部,蘇兆征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華全國總工會委員長等職務。

    海員罷工與國民黨

    罷工的領導者,如蘇兆征、林偉民和陳炳生等人當時都是國民黨員,而且海員工會的建立得到孫中山和國民黨的支援,孫中山親自命名工會名稱,並撰寫了工會匾牌。但海員罷工本身是工人自發的經濟鬥爭。

    國民黨一方面是罷工工人與港英政府間的仲介人,另一方面對罷工財政上的支持很大。因陸續回廣州的海員不下五萬人,再加上同情罷工的運輸工人及香港工人,當時由軍閥陳炯明控制的廣東政府每日借出數千元,總共十萬元支持罷工。陳炯明之所以這麼做為了贏得工人民眾的支持和孫中山爭奪領導權。同一時間孫中山在廣西忙於準備與北方軍閥作戰,所以只是表示同情工人的罷工和支持他們的經濟主張。

    可見,無論是孫中山還是陳炯明都不準備與港英政府直接衝突,國民黨支援罷工的目的是意圖煽動民族主義來動員群眾反對帝國主義,顯示小資產階級政黨在激進的社會運動中對工人運動表示支持以及利用工人運動來贏得群眾對自己的擁護,但同時又不願看見工人階級真正掌握去權力,而習慣與資產階級和帝國主義進行妥協。

    罷工的鬥爭經驗與教訓

    大罢工當初發起的動機只是純粹的經濟要求,但罷工過程中卻由經濟上的鬥爭擴大為一次反對英帝國主義殖民的政治鬥爭。當時中國航運業幾乎全由外國資本經營,中國資本遠洋船一只也沒有,在沿海的內河船則也不到外資公司的三分一。由于罷工重創香港經濟,港英殖民政府被迫向中國海員屈服,因此使之具有反對帝國主義的象徵。

    而且,此次罷工的勝利使中國政府把罷工非法的法律條文取消。所以,香港的海員大罷工不僅是贏得經濟上的勝利和對工會的認可,並且也從法律上贏得了罷工的合法性。

    這次罷工的勝利有眾多原因 :

    第一是客觀條件,當時世界工人運動浪潮洶湧,工人階級意識高漲,正值俄國十月革命工人奪取政權,而中國內外均有罷工發生,抗爭的熱潮有利於工人運動。

    第二是海員行業的性質,使海員們受到國際主義的影響。

    第三,是海員工人和各行業工人間的團結、組織及一致性,領導堅決,工人拒絕作出任何妥協是罷工成功的其中一個關鍵因素。

    第四,是其他工人階級的聲援,尤其、運輸工人及全港工人的同情罷工和外地海員工人拒絕為香港船公司工作。

    第五,是工人由下而上的組織,當時在廣州的罷工總辦事處民主地選出代表組成罷工委員會及各機關部門,民主地進行決策,並由工會代表代表工人到香港進行談判。

    罷工雖然獲得勝利,但結果是少數工賊陳炳生等人為了個人利益篡奪了工會的權力,而且貪汙公款。這對現在的工運也還是重要的教訓。如何實現民主公開地管理工會,防止工會官僚化,馬克思主義者強調工會領導只能領取普通工人的工資,能隨時被基層會員召回,通過基層選舉及集會限制領導層專權。

    今天的工人鬥爭

    曾有言論指香港的工人是天生奴才,沒有丁點戰鬥性。回顧九十年前從香港海員工人的鬥爭可以看出其實工人的階級意識一直存在,只是欠缺一個可信任的領導及組織。海員大罷工亦反映出需要一個堅實的工會及政黨的重要性,就像托洛茨基所寫,「沒有指導的組織,群眾的能量就會飛散去了,像沒有包藏在活塞箱中的蒸汽一樣。但是推動事物的,不是活塞或箱子,而是蒸汽。」

    今天之所以沒有大型工人運動的原因,是由於歷史上社會民主派以及斯大林主義的背叛,特別是在1990年代蘇東劇變和中國資本主義復辟後,世界性工人運動和國際社會主義運動陷入歷史性低潮。工人運動缺乏真正斗争和領導工人的工会与政黨,所以可見的只有零散的罷工而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的組織及準備。

    現在迫切需要建立一個新的並具有社會主義綱領的群眾性工人政黨,組織工人階級並取得群眾支持,燃點工人的鬥爭意識,發動工人抗爭。所以,社會主義者當前需要由小鬥爭做起,逐漸提升工人的意識;毫不畏懼地推動有組織的工人運動的發展。

    參見書目

    《中國職工運動史》,鄧中夏
    《香港工運史》,周奕
    《回憶香港大罷工前後》劉達潮
    《俄國革命史》,托洛茨基

    組織起來,共同行動,為社會主義而鬥爭!

    最新消息

    同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