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2日
More

    新冷戰路線圖

    書評/《危險地帶:即將到來與中國的衝突》(Hal Brands與Michael Beckley合著)為美國在帝國主義新冷戰中勝利提供了一個非常可怕的路線圖。

    Adam N Lee 中國勞工論壇

    地緣政治史專家布蘭茲(Hal Brands)和貝克利 (Michael Beckley)將他們的《危險地帶》一書呈現為對中國的全球實力和華盛頓與北京之間的新冷戰的「逆向解讀」。他們認為,中國已經在衰退,因此陷入了「權力巔峰陷阱」。他們主張,這非但沒有讓人鬆一口氣,反而使中國對美國的利益構成更危險的威脅。他們說:「十多年來,中國一直在掩蓋嚴重的經濟下滑,這對中共當局存亡構成了威脅」。在這一點上我們可以達成共識,縱然該書的大部分內容則是極其不可取的。《社會主義者》和中國勞工論壇一直提出觀點,認為自習近平時代開始以來,中共獨裁政權的經濟基礎明顯比其所宣稱的要弱。

    關於中國的人口危機,該書指出:「從2020年到2035年,中國將失去大約7000萬適齡勞動力的成年人,而增加1.3億的老年人。這相當於在短短15年內,失去了相當於整個法國人口規模的年輕工人、消費者和納稅人,而增加了日本人口規模的老年退休人員」。

    布蘭茲和貝克利引用1914年的德國和1941年的日本作為例子——這些國家在當時也正開始衰落。這當然是對一戰和二戰起因的過於簡化和片面的看法。但這本書通篇內容都非常以偏概全。提出這些歷史的類比,是為了表達出北京正走向「發動」戰爭的觀點。實際上,儘管習近平有民族主義的戰狼外交,但他的獨裁政權的主要目標是維持對中國14億人口的控制。在布蘭茲和貝克利看來,中國目前無庸置疑的危機非但沒有減輕美國的壓力,反而意味著美國必須進一步升級其冷戰戰略。

    作者認為,2020-30年代這十年會是中美競爭最激烈的時期,並存在開戰的風險。該書以2025年中國利用下屆美國總統選舉後激烈權鬥的時機武力攻台的假設開篇,包括突襲美國太平洋艦隊。因此,這十年是該書標題中的「危險地帶」。他們所發出的危險警號不是為了避免戰爭,而是為了讓美帝國主義採取緊急措施應備,以確保他們能取勝。該書的主題在這段話中總結:「美國人迫切需要開始不再把中美爭霸看成是一場100年的馬拉松,而更多看成一場疾速的、為期十年的衝刺。這是因為中國的衰落將比大多數人想象的還要快。」

    「分裂互聯網」

    這是一本為美國政治精英寫的書——這些人才是作者所指的「美國人」。根據過去兩三年的實際政策,我們看到布蘭茲和貝克利所主張的大部分內容已經成為美國統治階級內部的主流意見和拜登政府的政策。他們主張的是什麼策略?布蘭茲和貝克利支持大幅增加美國和西方國家的軍事開支,支持把台灣作為控制東亞的戰略重心,並「重新建立一個自由世界的經濟集團,這次是針對中國的」。他們沒有主張全面的去全球化,而是「在最重要的技術和資源方面進行戰略性的、多方面的脫鈎」。

    10月,拜登政府宣佈了史無前例的出口管制,如果這項政策全面實施,美國將切斷中國與世界最先進半導體的供應。這對中國經濟是一個潛在的破壞性打擊。這本書在這一政策生效前兩個月出版,可以說是預測並主張進行這種類型的進攻性技術戰。它提出了這樣的想法:美國及其盟友可以「先發制人地分裂互聯網」,建立一個將中國和其他獨裁政權排除在外的網絡集團。

    布蘭茲和貝克利希望美國的冷戰戰略能夠「無情地確定優先次序」,將科技戰與台灣一起被視為首要任務。雖然華盛頓不應該忽視其他領域,但它「必須專注於那些危險迫在眉睫、失敗的後果會持續幾十年的問題」。作者認為的關鍵之處,正是五角大樓確定的「關鍵技術」——當然,這與台灣直接相關,因為世界上90%最先進的半導體是在台灣生產的。

    一帶一路

    對於中國宏大的「一帶一路」基礎設施計劃,作者採取了比其他許多西方評論家更放鬆的觀點。該書告誡美國政府不要「反擊中國在世界各地的每一個基礎設施項目」,因為這都會花費太大。去年,七國集團(最富有的資本主義經濟體集團)推出了中國一帶一路的取代方案,承諾為新殖民主義世界的基礎設施項目提供6000億美元。雖然作者沒有提到這一點,而且到目前為止,七國集團的計畫也沒有取得什麼成果,但是顯然他們認為這不是正確的方向。

    他們的理由是:「如果北京想在一些世界上最偏避的地區奢侈地花費在大白象基建……那就由得他們吧。」實際上,自2018年以來,中共政權一直在大幅削減一帶一路的規模。在經濟上,它已經成為一個負擔,而不是中國全球實力的象徵。這是習近平獨裁的帝國主義政權擴張的一個例子,而《社會主義者》和中國勞工論壇在2013年一帶一路正式啓動時就預測到了。

    該書解釋說:「在中國的『一帶一路』合作夥伴中,有一半以上的信用評級低於投資級別。中國政府自己估計,它在南亞的投資價值將損失80%,在東南亞損失50%,在中亞損失30%」。

    書中有許多謬誤。例如其先入為主地認為中國威脅著美國,而美國則是扮演防禦角色。還有是反復斷言美國代表著民主。但布蘭茲 和貝克利自己也部分地駁斥了這種無稽之談。他們說,美國必須務實地與「不完美的民主國家,甚至一些友好的非民主國家」合作。當然,我們知道這一直是美帝國主義外交政策的一個特點。拜登進行反對「專制」的鬥爭的同時,為埃爾多安、塞西(埃及總統)、巴育(泰國總理)和無數其他專制統治者提供了美國的軍事和經濟支持。

    社會主義者認為,在資產階級民主國家(如美國)與獨裁國家之間有至關重要的區別——前者至少存在基本的民主權利和獨立的工人組織,而後者則不存在這些,使得工人鬥爭更加困難和危險。但我們也明白,在新冷戰中,除了偶爾講幾句空話之外,雙方陣營都不會捍衛工人的權利。華盛頓和北京都不希望工人組織起來進行鬥爭。2022年,拜登的政府取締了鐵路工人的全國性罷工——這是多麼「中國特色」啊!

    在台灣問題上,兩位作者的立場最為鷹派。他們主張美國及其盟友進行更大規模、更快速地強軍,以阻止中國的入侵。他們認為戰爭的爆發是以年計而非幾十年。同樣,作者依據對中共政權越來越衰弱的估計,認定這意味著中國可能會出於絕望而發動武力攻台。這種觀點並不特別與社會上多數人想法相矛盾。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去年聲稱,中國希望以比以前「更快的時間線」來統一台灣。美國印太司令部前負責人戴維森上將的觀點被廣泛引用,他預測中國將於2027年攻打台灣。

    這種可能性並沒有被完全排除。但在習近平對台灣的恫嚇背後,有重要的跡象表明,中共當局實際上希望避免或推遲這場衝突。它主要關心的是保持目前不穩定的現狀,避免發生任何可能代表其永久「失去」台灣的行為,如正式宣佈台灣獨立。這本書再次提出了一個非常片面的(親美)觀點,回避了美國本身通過逾越北京的一條或多條紅線,有意無意地挑起了中國的攻擊所造成的真實危險。其中之一可能是決定派遣美軍駐紮在台灣島上,而這正是作者所贊成的。

    拯救台灣?

    台灣對美國的全球力量投射至關重要,因為它是「東亞的重心」。如果中共當局在台灣戰爭中獲勝,它將獲得 「一艘不可沈沒的航空母艦」,使其能夠「向太平洋投射力量,封鎖日本和菲律賓,並破壞美國在東亞的聯盟」。在這裡他們無意之中暴露了雙方陣營的本質,這場帝國主義衝突與台灣人民的願望或他們的自決權毫無關係。

    在所謂「拯救台灣」的章節中,兩名作者說美國和台灣政府在加強軍事方面的行動不夠快速,儘管他們也指出五角大樓已將台灣置於「美國國防戰略的中心」。他們支持通過安全協議使台灣成為美國的條約盟友——此舉本身就可能引發戰爭。但他們認為這還不夠,還要美國在台灣海峽進行大規模的軍事化,並在「海峽附近的盟國領土」上部署導彈、無人機和其他武器。

    布蘭茲和貝克利除了加速已經很危險的冷戰衝突外,沒有其他答案。《社會主義者》解釋道,中美兩國資本主義政權都應當對將整個地球置於可能發生世界性軍事衝突的「危險地帶」負責。這本書提供了一個窺視階級敵人的戰略考慮的窗口。其結論是可怕的,並顯示為什麼我們迫切需要建立取代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的國際社會主義方案。

    組織起來,共同行動,為社會主義而鬥爭!

    最新消息

    同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