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2日
More

    中國經濟反彈是怎麼一回事?

    貴州省的求救信號開闢了中國債務危機新戰線

    《社會主義者》中國版第70期 社論

    中國經濟在2022年遭受了災難性打擊。因此,在其史無前例地開啟第三任期全面統治數月後,習近平迫切希望經濟復蘇,以驅散籠罩在中國和全球資本家頭上的陰霾、重振「信心」。今年早些時候,全球資本主義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中國回來了」的說法,希望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強勁增長能夠抵消西方資本主義經濟體陷入衰退的風險。但在疫情后見到的經濟反彈已經在消退。

    在考察經濟數據之前,我們先回顧一下中國馬克思主義者、國際社會主義道路ISA支持者從討論經濟狀況中得出的一些結論。我們一直對今年經濟強勁復蘇的預測持懷疑態度。

    當全國人大在3月將今年GDP增長目標正式定為「5%左右」時,我們對這個數字之低感到震驚(這是中國自1991年以來定下的最低GDP增長目標)。許多全球預測者預測中國經濟增長6%或更高數字——習近平政權是知道什麼其他人不知道的東西嗎?

    從我們過去的討論中,認知到中國經濟實現5%目標有兩種方式:進一步大幅增加中國已不可持續的債務負擔,或者偽造數據。或許這兩種方法會同時用到。在許多篇文章中,我們馬克思主義者解釋道,中國過去幾年的經濟萎靡不像一些評論員認為的那樣,是習近平超高壓的清零政策的結果(儘管清零肯定惡化了經濟)。

    當前深重危機的根源,在於中國由債務驅動的國家資本主義增長模式已經耗盡。它已經走到窮途末路。這種增長模式基於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投資(包括浪費數萬億在大白象工程)及房地產價格的大幅上漲,與日本以前的泡沫經濟相似,但中國的情況更為惡劣。

    債務發動機

    這一方式在過去20年拉動了中國經濟,特別是自2008-2009年全球危機以來,中國歷史性、可一不可再的刺激計劃震驚了世界(有說「中國拯救了世界資本主義」)。這背後潛藏的,是一切債務問題爆發的來源,而這正是我們今天的處境。這是我們預料到的情況,但連一些所謂的馬克思主義者都否認這一點,因為無論是否因為被中共的宣傳所迷惑,他們都聲稱「中國國家機器有獨特的能力」。

    中共獨裁政權對銀行系統的控制,外加媒體、互聯網、司法、其他關鍵的金融和政治控制手段——特別是廣泛的審查制度,能夠讓所有吹哨人或提出令政權尷尬的問題的人「被消失」,確實讓他們擁有一些「正常」資產階級政權所沒有的掌控力。但中共並沒有推翻一條通則——具體說來,沒能推翻價值規律。

    十多年來,中國經濟增長一直依靠快速增長的債務。當政府將重點轉向「去槓桿」,從而遏制不斷攀升的債務水平時,經濟已經急轉直下。我們在房地產業債務被收緊中清楚看到這一點,而這引發了過去兩年房地產行業的陷落狀況。2023年所謂復蘇只是在同一發展路徑上繼續行進。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中國債務佔GDP的比率在2023年第一季度飆升7.7%,達到創紀錄的290%。

    中共多年來一直在推遲其歷史性的債務危機,其作法是在一場大型的捉迷藏活動中,將定時炸彈從金融系統的一部分轉移到另一個部分。但目前中國地方政府的金融風暴———通過舉債興建基礎設施的國家資本主義模式的經濟增長機房———或將成為中共政權面臨的一大挑戰。貴州正在出現的債務暴雷,以及其他負債纍纍的多個省份也行將面對類似情況,對於北京來說,通過又一輪的金融「鍊金術」擺脫困境恐怕並不那麼容易。

    官方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GDP相比2022年同期增長4.5%,給大家派了一顆定心丸。但現實真的如此嗎?一如既往,中國官方數據的準確度並不可信。這是一次脆弱的復蘇,極度依賴以債務融資、更由國家來主導的基礎設施項目為形式的「維生」措施。

    據《環球時報》2023年2月28日報道,18個省份明確2023年重大項目年度投資近10萬億元人民幣。該報道提及,其餘13個省份尚未公布其投資相關數據。

    地方政府受到擠壓

    但是省政府及地方政府的錢快用完了。根據官方數據,在31個省份中,有22個省份在2022年財政收入下降。數萬億元的償債成本讓地方政府預算出現了一個缺口,而在一些城市,這個缺口占市政府總支出逾1/3。由於房地產危機的副作用,傳統上佔地方政府收入1/4的土地銷售去年暴跌23.3%。這意味着地方政府總損失約2萬億元人民幣(約合2880億美元)。

    這最終帶來的,便是全國範圍裁員、減薪和削減公共服務浪潮。 20多個城市的公交服務已關閉或部分暫停,公交公司無法購買燃油或支付工資。河北省取消冬季取暖燃料補貼。學校、醫院、政府大樓和其他地方政府資產已變成賺錢工具、並出售給私營部門,從而讓這些地方政府籌集現金。 「我的很多同事的工資都被拖欠了,這讓我們處境很艱難,因為我們要養家糊口,「江西省的一名政府僱員受《半島電視台》採訪時如是表示, 「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中共的經濟戰略是開啟再一場大興基建狂潮,冀望這將刺激經濟增長、並刺激消費者支出,讓消費支出成為經濟驅動力。但近年來的趨勢表明,這一冀望並未成真,出現的恰恰是相反的情況。

    今年的復蘇受到家庭消費低迷,以及寧願儲蓄而不消費的阻礙。這一情況不應令人感到驚訝。中國工人和中產階級對他們的經濟穩定——工作、工資、養老金和房地產低迷帶來的損失(所謂的負面財富效應)——感到極度焦慮。4月,青年失業率達到創紀錄的20.4%,這意味着逾2000萬25歲以下人口失業。現在,56%的勞動力就業於所謂的非正規部門,即處於去管制、不穩定就業,高於2004年的33%。

    資本家也沒有安全感。私企不願承諾新的投資,因為對經濟復蘇、及對習近平獨裁政權治理經濟的信心已接近谷底。 社會仍未擺脫2022年的「地獄之年」景況。

    這種情緒反映在第一季度的數據中,國有部門投資增長10%,而私營部門僅增長0.6%。私營部門貢獻中國60%的GDP、80%的城鎮就業、90%的新增就業崗位。這一事實有助於解釋居高不下、連續一年處於16%以上的青年失業率。

    去年12月,習近平混亂地終結清零政策,最終讓大家回到某種「常態」,對此經濟學家們預測會有一波「報復性消費」。但令人注目的是,預期的消費狂潮卻沒有出現。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8日的會議上承認了這一點,會中承認存在「內部動力」和需求不足的問題。

    取而代之的是,銀行存款增長幅度創下新高。即使是最有熱情的外國投資者也注意到了這一點。雅詩蘭黛、星巴克和高通(Qualcomm)都將中國視為自身最大市場之一,並已對銷售額下降提出警告。野村證券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陸挺告訴路透社: 「2022年超額儲蓄(現今住戶存款增加額相比去年同期的增長)達到8萬億人民幣,引發了市場上的一些樂觀展望,認為這……將在疫情后大量釋放被壓抑的需求……然而,2023 年第一季度超額儲蓄進一步增加。」

    「報復性消費」?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數據,第一季度住戶存款增加9.9萬億元人民幣(約合1.4萬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7%。

    因此,經濟學家特別質疑中國第一季度零售總額增長5.8%的數字。除了服務業外(因為大家慶祝3年清零完結,而外出旅行、就餐),家庭消費仍然低迷,而中國的通通貨膨脹率全球最低也證實了這一點。

    中國4月份的消費者價格指數(CPI)下降至僅0.1%。這種「無通貨膨脹復蘇」,正如《經濟學人》雜誌所稱,意味着企業面臨著因需求疲軟而不願提價的壓力。

    生產者價格指數(PPI)顯示的出廠價格處於通貨緊縮區域。4月份的PPI跌至三年來的最低水平,為-3.5%。與通貨膨脹一樣,通貨緊縮或價格下跌也可以破壞穩定。在中國等債務水平高的經濟體中尤其如此。通貨膨脹通過讓貨幣貶值來消減債務,而通貨緊縮具有相反效果、使償還債務的成本相對更高。

    日本與通貨緊縮纏鬥了30多年——這段時期被稱為「失去的十年」,以及隨後的「失去的二十年」、「失去的三十年」。在此期間,該國經濟停滯不前,佔全球GDP的比重從1995年的17.7%縮減到如今的6%。中國的債務積累遠遠超過日本,隨後中國房地產泡沫在2021年爆破,現在更嚴重的債務危機爆發在佔90%政府部門支出的地方政府上,讓中國受到走向「日本病」的威脅。

    貴州的求救訊號

    儘管政府去年底採取了援助措施,但房地產市場仍在萎縮。雖然房地產銷售的下降速度在去年房地產暴跌后似乎已經穩定下來,但繼2022年下降 10% 之後,該行業的投資額在1-4月又下降6.2%。按建築面積計算,今年第一季度新開工面積相比去年同期下跌19.2%。要知道去年的基數已經很低。

    以貴州發生的事件為標誌的地方政府債務危機,標誌着中國在防止金融崩潰的鬥爭中開闢了一條可怕的新戰線。看起來,某種形式的中央政府對於貴州的變相救助正在進行。貴州是一個擁有 3800萬人口的省份,累計欠下1.31萬億元人民幣的「隱性債務」(是通過資產負債表外的渠道交易)。這主要是主要通過重複的基建項目欠下的。

    4月,貴州省政府向北京發出求救信號。其官方網站上的一篇文章稱,「債務問題已成為擺在各地政府面前重大而又亟需解決的問題」,並承認「僅依靠(地方政府)自身能力已無法有效解決(問題)」。該文章在數小時內就被刪除。

    貴州之於地方政府債務危機,就像恆大之於房地產危機——只是冰山一角。儘管如此,化解地方政府債務危機將遠比應對房地產市場陷落困難得多。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數據,地方政府官方債務在過去5年中幾乎翻了一番,達到35.3萬億元人民幣(5.14萬億美元)。這相當於地方政府所有收入的120%多。

    但隨之而來的是地方政府金融工具積累的債務。地方政府金融工具是地方政府在建設項目和基礎設施支出的主要表外交易渠道。2008-2009年大規模刺激計劃下造成了數以千計監管不力的國有企業,而這鞏固了國有企業在中國國家資本主義經濟核心的地位。根據IMF數據,到2022年,地方政府金融工具債務增至57萬億元人民幣,相當於中國GDP的48%。

    中國的內債危機與中共政策促成的外債危機有許多相似之處,北京被迫向其「一帶一路」倡議在亞非拉的參與國家「大家庭」提供多次救助。旨在推動增長和增強中國資本主義及其獨裁統治的經濟實力的項目,反而成為難以挽回的資源消耗。

    內外交困

    習近平政權承受着來自帝國主義冷戰的巨大壓力,這場冷戰是中美兩個正衰落的超級大國之間的全球地緣政治鬥爭,雙方都深受經濟和政治危機的困擾。這場爭鬥正推動去全球化進程,這反過來加劇了全球資本主義的經濟困境和與日具增的軍事威脅。鑒於這種國際環境,中共正在回歸其刺激GDP增長的老辦法:強迫缺錢的地方政府承擔更多債務。

    與此同時,它對民眾施加了更多的緊縮政策,削減了政府指出,並對養老金進行打擊。中國擺脫疫情夢魘,恐怕不會帶來資本主義盼望的「報復性消費」,而是會讓我們看到工人和青年發起另一種報復。

    組織起來,共同行動,為社會主義而鬥爭!

    最新消息

    同類文章